三例肺心病的临床体会中西医临床医学2007级:刘远合指导教师:【摘要】肺心病是呼吸内科的常见病,具有病程长、宜反复、容易发生并发症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水肿、酸碱及电解质平衡的紊乱)等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笔者通过在张掖市人民医院实习,观察呼吸内科老师对肺心病并发水肿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本文通过3例典型病例从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来概述。【关键词】肺心病;动脉高压;水肿肺心病又称阻塞性肺气肿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肺部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高,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肺心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肺循环受阻,导致了上下腔静脉循环受阻,而进一步导致了体循环淤血,通常出现消化道肝静脉、肾脏、下肢和脑部循环障碍,下肢水肿是其常见病发证之一。肺心病是慢性疾病,复发率高。现在笔者通过对在张掖市人民医院实习期间观察到得3例肺心病患者并发水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1典型病例病例1:患者任正忠,男,75岁,汉族,已婚,甘肃省平凉市人,动力厂电工。咳漱、咳痰20年,气喘、胸闷、心悸7年,加重半月。患者于入院前20年因着凉后出现咳嗽,呈阵发性,咳少许白色黏痰,无畏寒、发热、多汗、盗汗、胸痛,无咳脓臭痰、咳血、气喘、气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水肿等。曾在我院门诊给予抗炎、止咳、平喘、对症治疗好转。但以后上诉症状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多在受凉或冬春季节易犯。经常在我科入院,拍胸片明确诊断为“慢支、肺气肿”,给予抗炎、止咳、对症治疗后可好转。7年前开始出现气喘、气短、胸闷、心悸、间断性水肿,活动后明显,经常在我院住院,心脏彩超回报“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肺动脉增宽、肺高压”,明确诊断为“肺心病”给予抗炎、止咳、平喘、利尿后治疗好转。半月前受凉后咳嗽、咳黄白色粘痰,半气喘、心慌、胸闷、气短,自服药物无好转。无发冷、发热、咳血、胸痛、呼吸困难,此次起病来,饮食可,精神欠佳,大小便正常。查体:体温36.4℃、脉搏86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60/80mmHg.胸廓呈桶装胸,肋间隙增宽,双肺叩诊呈过轻音,肺下界位于肩胛线左11肋间、右11肋间,左肺移动度1CM,右肺移动度4CM,双肺呼吸音清,可闻及少许呼吸期哮鸣音,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性罗音。心率86次/分钟,心音尚有力,双下肢轻度水肿。实验室检查提示:我院胸片明确诊断位“慢支,肺气肿”,心脏彩超回报:“右心1房、右心室增大,肺动脉增宽、肺高压”。治疗:头孢唑林钠0.5g加入100ml的0.9%氯化钠溶液、每日2次,肝素注射液每日1支,哆嗦茶碱干粉针0.3g静脉滴注、每日两次,盐酸氨溴索氯化钠注射液100ml、每日2次,硝苯地平缓释片10.0mg、口服、每日两次,拜阿司匹林肠溶片、睡前口服、每次100mg,氨茶碱片每日3次、每次1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口服每次1次、每次1片,二甲双胍片每日3次、每次1片,治疗3天后水肿明显消失。24天后症状好转出院。例2:患者田克忠,男,73岁,汉族,已婚,甘肃省张掖市人,实业公司退休保管员。咳嗽、咳痰10年,胸闷、气短3年,加重伴下肢水肿1周。患者于入院前10年无诱因出现咳嗽、咳痰,为白色粘痰,堆在受凉后及冬春季节明显,无低热、多汗、盗汗、咳血,无咳脓臭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少尿。经常在我院门诊就诊,明确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给予“阿莫西林、复方甘草片”治疗后好转。进3年来病情加重,出现气喘、气短、胸闷、心悸、活动后气喘明显。在内二科入院,胸片回报“右上肺陈旧性结核灶,两肺间质纤维化,两侧胸膜肥厚、粘连”,肺功能“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减低”。给予抗炎、平喘治疗后好转。1年前在我科入院,心脏彩超“左房增大,升主动脉及肺动脉功能增宽,左室顺应性减低”明确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给予“舒利达气雾剂”吸入治疗。于入院前1周无诱因出现上诉症状加重,气喘、气短明显,咳嗽、咳白色粘痰,以夜间及平卧后明显,伴胸闷、心悸、全身不适、双下肢水肿、右手肿胀、疼痛明显,活动受限,无发冷、发热、多汗、盗汗、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