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要素市场的供给理论【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劳动、土地和资本等要素的市场均衡以及工资、利息和地租的决定;掌握收入分配不平等及其度量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要素理论的内容及其应用。第一节劳动市场及工资率的决定第二节土地市场及地租的决定第三节资本市场及利息率的决定第四节欧拉定理第五节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第一节劳动市场及工资率的决定(一)劳动与闲暇的选择一、劳动供给曲线劳动供给是指劳动者所提供的一定劳动(工作)或服务的时间数,它涉及到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在劳动和闲暇两个方面的分配。劳动时间,就是劳动者可以把24小时中的一部分供给给市场(也就是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时间。闲暇时间则是指劳动者把除劳动以外的时间用于睡觉、吃饭、娱乐、休闲等活动的时间。第十二章要素市场的供给理论(24)IHW第十二章要素市场的供给理论第一节劳动市场及工资率的决定OHH*24II*24WABEU图12.1劳动与闲暇的时间配置图12.1所示,劳动者有关于收入和闲暇的正常偏好和无差异曲线。在图12.1中,横轴代表闲暇时间,纵轴代表收入,曲线U代表一条无差异曲线。我们用H表示闲暇时间,用I表示个人的收入水平,用W表示小时工资率,一天24小时,那么预算约束线将符合下面这个表达式:在图12.2中,U1、U2和U3分别代表劳动者三条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线为AB,劳动者的最优选择出现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切的E点。在该点上,劳动者的边际替代率等于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第十二章要素市场的供给理论第一节劳动市场及工资率的决定OHH*H0BAIEI*I0U1U2U3图12.2劳动供给的无差异曲线分析(二)劳动供给曲线第十二章要素市场的供给理论第一节劳动市场及工资率的决定OHH1H2H3BA1A2A3II0E1E2E3U1图12.3价格扩展线H0OLL1L2L3WW1W2W3K1K2K3图12.4劳动供给曲线S劳动的供给曲线与一般的具有正斜率的供给曲线不同,正如图12.4描绘的劳动供给曲线那样,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它具有一段向后弯曲的部分,而这一段曲线的斜率为负值。这说明,当工资较低时,如图12.4中工资低于W2时,随着工资的上升,劳动者会被较高的工资水平吸引减少闲暇,从而增加劳动供给量。在这个阶段,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但是,工资上涨对于劳动供给的吸引力是有限的,随着工资的持续提高,劳动供给量的增加越来越慢,当工资上涨到W2时,劳动者的劳动供给达到最大。此时如果继续增加工资,劳动供给量非但不会增加,反而会随着工资水平的上升而减少。于是劳动供给曲线从W2点开始向后弯曲。第十二章要素市场的供给理论工资变动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正是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工资变动的替代效应是指工资变动对于劳动者消费闲暇与收入之间的替代所产生的影响。工资变动的收入效应是指工资变动所引起的收入变动对于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影响。在工资水平比较低的阶段,工资水平提高产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当工资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工作较少的时间就可以维持较好的生活水平,此时人们会将更加珍视闲暇,工资水平提高的收入效应强度增加,超过替代效应,从而使劳动供给曲线出现向后弯曲的形状。(三)工资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第十二章要素市场的供给理论与产品的市场供给一样,整个劳动市场的供给也是建立在个人劳动供给基础之上的,因此,通过将所有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横向叠加起来,就可以得到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二、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第十二章要素市场的供给理论第一节劳动市场及工资率的决定W1+LLOL1+LLL11+LLWS1+LL(a)劳动者1的供给曲线OL2+LLL21+LLWW1+LLS2+LL(b)劳动者2的供给曲线OL+LLL1+LLWW1+LLS=S1+S2+LL(c)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图12.5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三、劳动市场均衡与工资的决定第十二章要素市场的供给理论第一节劳动市场及工资率的决定工资作为劳动的价格,是由劳动市场中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的。OLL*W*WDSEW1W2图12.6劳动市场均衡(一)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市场均衡与工资的决定均衡工资的决定因素包括劳动需求的决定因素和劳动供给的决定因素两方面。产品价格技术其他要素情况劳动需求的决定因素第十二章要素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