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伴我一路行谈到读书,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听到的许多关于刻苦读书的小故事:晋朝的车胤勤奋读书,手不释卷,博学多才,但其家境贫寒,用不起灯油,夏天就用白布囊盛几十个萤火虫,用它们发出的光照着,夜以继日地读书;还是晋朝,酷爱读书的孙康因家庭贫困,无钱买灯烛,晚上常映着雪光读书;汉代的匡衡勤奋读书而没有灯烛,邻居有烛光,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一小洞,就着隔壁透进来的光读书。于是就有了后人把“囊萤映雪”、“凿壁借光”两个典故作为勤学的典范。几则小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古人不屈不挠的求学精神让我对书更多了一份敬仰。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便爱上了读书,内心充满着读遍天下好书的渴望。从呀呀学语的孩子到风华正貌的青年,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总是伴随着读书而发展。读书带给了我智慧和机遇,让我的工作更出色,让我的个人魅力更富足,让我的精神世界更充实。而今,作为教师的我,正享受着教育的幸福,读书成为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读书成为我的一种职业习惯,一种不可更改的生活方式。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充实头脑,提升思想。“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一句名言浓缩了书的价值。对我来说,书是一位无言的老师,我的知识、才干、品德、智慧无一不得益于这位“老师”的教诲。她让我了解自然,了解社会,了解人生,更进一步认识了自己。从《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了解到先人认识身边事物朴素的理论基础;从《论语》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懂得了为人处世求学问的原则;从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品尝到恬然宁静,淡泊名利的自然之趣。我不懈地读书,读苏霍姆林斯基使我感到教育可以是一生的追求;读文学让我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读历史,使我有一第1页共3页双洞察世界的眼睛;读生活让我成为一个明辨事理,追求高尚的人。正如德国诗人歌德所言。“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交谈。”在与朱永新教授“交谈”之后,我豁然开朗。教育是什么。在他的《教育文集》中说过“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在每个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颗母亲的心,诗的名字叫未来,在传承文明的长河里,有一条破浪的船。”那教师是什么。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还是劳作到死吐丝方尽的春蚕。不,教师就是教师,是一个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常读书使我明白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学生也不再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要努力学习多读书,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河……”打开一本书,静静倾听,用心去阅读,无声之中你已领会万千世界。书之声如天籁,如仙乐,如蝉鸣,如鸟语,如风声,如鹤唳……世间一切的呐喊,哭泣,欢呼都在其中。心灵随之波动,感情随之震撼。“此时无声胜有声”,灵魂已飘然于云际之外。这些感觉想必大家都曾有过,特别是作为老师的我们,更需要有这种超然物外的感觉,让读书来培养我们的气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更深刻,更丰富的知识来教导我们的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有自己的人生坐标和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单调,但读书却使我获得了无穷的乐趣。一本好书让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让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让我百读不厌。我深深体会到,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教者乐教。因为学习,所以容纳;因为容纳,所以智慧;因为智慧,所以敢想,因为敢想,所以创新。在崇尚科学,重视教育的今天,读书对学校的建设,对教师成长教育,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越加凸现出来。教师的职第2页共3页业注定使我们终生与书籍为伴。我们要日日打开书本,叩启自己的心灵之门,走向人生发展的最高境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是教师专业底蕴得以厚实的路径。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