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肠道疾病第一节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rohn病,CD)△大纲要求(1)病理改变(2)临床表现及并发症(3)辅助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病因:不清·性质:慢性肉芽肿性炎·部位:末段回肠和邻近结肠(一)病理改变——关键词:全层、节段性、肉芽肿性炎。1.大体形态①节段性或跳跃性,而非连续性;②溃疡:早期呈鹅口疮样溃疡。随后溃疡增大,形成纵行溃疡和裂隙溃疡,可将黏膜分割呈鹅卵石样外观。溃疡穿孔可引起局部脓肿,或穿透至其他肠段、器官、腹壁,形成内瘘或外瘘;③累及肠壁全层,肠壁增厚变硬,肠腔狭窄,可发生肠梗阻。肠壁浆膜纤维素渗出可引起肠粘连。续表2.组织学特点①非干酪坏死性肉芽肿(由类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可发生在肠壁各层和局部淋巴结;②裂隙溃疡,呈缝隙状,可深达黏膜下层甚至肌层;③肠壁各层炎症,伴充血、水肿、淋巴管扩张、淋巴组织增生和结缔组织增生。怎么彻底记住?——最关键的一句话:全层溃疡肉芽肿(TANG)。【再理解】——关键词:全层、节段性、肉芽肿性炎。1.大体形态①节段性或跳跃性,而非连续性;②溃疡:早期呈鹅口疮样溃疡。随后溃疡增大,形成纵行溃疡和裂隙溃疡,可将黏膜分割呈鹅卵石样外观。溃疡穿孔可引起局部脓肿,或穿透至其他肠段、器官、腹壁,形成内瘘或外瘘;③累及肠壁全层,肠壁增厚变硬,肠腔狭窄,可发生肠梗阻。肠壁浆膜纤维素渗出可引起肠粘连。(二)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有终生复发倾向。1.消化系统表现(1)腹痛——最常见症状。·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间歇性发作,常为痉挛性阵发性疼痛伴腹鸣。·进餐后加重,排便或肛门排气后缓解。·波及腹膜或腹腔内脓肿形成——持续性腹痛和明显压痛。·急性穿孔——全腹剧痛和腹肌紧张。(2)腹泻:常见症状之一。·糊状,一般无脓血。·病变涉及下段结肠或肛门直肠者,可有黏液血便及里急后重。(3)腹部包块:由于肠粘连、肠壁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内瘘或局部脓肿形成所致,多位于右下腹与脐周(4)瘘管形成——临床特征之一。·炎性病变穿透肠壁全层至肠外组织或器官而成。1①内瘘:可通向其他肠段、肠系膜、膀胱、输尿管、阴道、腹膜后等处。肠瘘通向的组织可继发感染(因粪便污染);②外瘘:通向腹壁或肛周皮肤。·外瘘或通向膀胱、阴道的内瘘:可见粪便和气体排出。(5)肛门直肠周围病变:多见于有结肠受累者,有时可为本病的首发或突出的临床表现。·包括:肛门直肠周围瘘管、脓肿及肛裂等。2.全身表现(1)发热:常见的全身表现之一。·间歇性低热或中度热,少数呈弛张高热伴毒血症。·机制:肠道炎症活动及继发感染。(2)营养障碍:·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和维生素缺乏等。青春期前患者生长发育迟滞。·机制:慢性腹泻、食欲减退及慢性消耗。3.肠外表现包括:杵状指(趾)、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口腔黏膜溃疡、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小胆管周围炎、硬化性胆管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等。4.并发症①肠梗阻——最常见。②其次:腹腔内脓肿,可出现吸收不良综合征;③急性穿孔或大量便血,偶见。④癌变:直肠或结肠受累者可。(三)辅助检查1.X线+结肠镜。X线炎症性病变,节段性分布。可见:黏膜皱襞粗乱、纵行性溃疡或裂沟、鹅卵石征、假息肉、多发性狭窄、瘘管形成;跳跃征:由于病变肠段激惹及痉挛,钡剂很快通过而不停留该处;线样征:钡剂通过迅速而遗留一细线条状影,可能由肠腔严重狭窄所致。肠袢分离:由于肠壁深层水肿,可见填充钡剂的肠袢分离。续表结肠镜纵行溃疡,病变肠段之间黏膜外观正常;病变呈节段性(非连续性)分布;溃疡周围黏膜正常或呈鹅卵石样;肠腔狭窄,炎性息肉;活检:非干酪坏死性肉芽肿或大量淋巴细胞聚集。2.实验室检查①血——贫血;血白细胞增高,血沉加快;CRP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②粪便——潜血试验(+);有吸收不良综合征者粪脂排出量增加并有吸收功能改变。(四)诊断·必须排除各种肠道炎症疾病及肿瘤。·依据:慢性反复发作性右下腹或脐周痛+腹泻、腹块、发热等表现+X线或(及)结肠镜发现炎症性病变在回肠末段与邻近肠段节段性分布。WH0诊断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