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复杂多样,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遵循本文所述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才能够收集到较为完整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提出特异的控制措施。但并不是在每一次现场调查中这些步骤都必须具备,而且开展现场调查的实际步骤也可以不完全按照文中所提及的顺序进行,这些步骤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1.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前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所进行的工作。在事件发生之前,应准备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调查预案(?),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成立现场调查组赴现场调查。现场调查组应由相应的专业人员组成,一般应该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应增加其他卫生专业和管理人员(?)。现场调查组应有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现场调查组在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需的资料和物品,一般可以包括:相关调查表(?有时需要在现场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现场设计调查表用于调查)和调查器材、现场预防控制器材、采样设备和相应的采样试剂、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电脑、照相机(?)和个人防护用品等,适合的交通工具对于现场调查也必不可少。中毒人数(情况)报告时限报告部门超过30人6小时内同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种类主要物品采样工具注射器、肛拭子、消毒棉签、消毒纱布、调匙、勺子、夹子、镊子、剪刀、屠工用刀、酒精灯、标号用品、75%酒精、其他消毒灭菌器具等样品容器灭菌塑料袋、广口瓶、灭菌试管、灭菌粪便盒、样品冷藏设施等防护用品工作衣或隔离衣、口罩、白帽子、手套、靴子等调查用表食物中毒个案调查登记表、调查结果汇总表、卫生监督文书等检验设备毒物快速分析设备、深部温度计等取证工具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参考资料各种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食品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有关专业技术参考资料等1超过100人或死亡一人以上6小时内卫生部、同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发生在学校、地区性、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6小时内卫生部、同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要求: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采样方法:样品应按照无菌采样方法采集。备检样品应置冰箱内保存(温度通常控制在4℃左右);采样时应注明样品名称、来源、建议检验项目等采样人数:对一起发病规模较大的食物中毒事件一般至少应采集10~20名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病人的检验样品,同时应采集部分具有相同进食史但未发病者的同类样品作为对照2.核实诊断调查组到现场后,通常先到收治患者的医疗机构了解情况,收集病人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地址、职业以及发病日期,对流行做出简单描述。同时,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在调查时,如果疾病是经水或食物传播的,则要询问接触的频率、时间及性质。如果疾病自然史是未知的或不能做出适当的定义,则应询问有关疾病传播以及危险因子等问题。根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与流行病学资料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判断。核实诊断可以通过检查病例、查阅病史及核实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核实诊断应包括相应信息的收集,尤其是疾病的特征,从而为明确流行自然史提供线索若为不明原因疾病流行,可以把有关病例的资料,按照表1进行整理,以便从中发现线索。样品种类采样数量采样方法粪便2ml(g)置样品容器内呕吐物50~200g置样品容器内血液不少于3ml静脉无菌采样尿液30~50ml取清洁中段尿固体食品200~500g切取一部分置样品容器内液体食品200~500ml摇匀后置样品容器内其他样品根据检验需要视情况采集可能含有毒物的样品23表1某病特征表(共有患者例,起止时间为年月日至年月日)特征有此特征无此特征特征不明死亡%住院%体温≥38℃%体温℃均数或中位数范围A症状或体征%B症状或体征%C症状或体征%Z症状或体征%A发现%B%≥某值均数或中位数范围抗某抗原I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