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副嗜血杆菌病病的试验性诊治摘要:2008年11月至2009年2月,本人在株洲某规模猪场实习,这期间恰遇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爆发,经申请本人获得做试验的机会。经整理,本人设置了五个试验组“中药治疗组”、“中药辅助增强抵抗力治疗组”、“抗生素治疗组”、“抗生素辅助增强抵抗力治疗组”、“中药加抗生素治疗组”实施了试验。试验取得了很好效果,为寻求此病的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了可行性的参考依据。1前言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这种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世界各地都有,甚至是健康的猪群当中也能发现。对于采用无特定病原或用药早起断奶技术而没有猪副嗜血杆菌污染的猪群,初次感染到这种细菌时后果会相当严重。副嗜血杆菌:属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有15个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为常见(占70%以上)。该菌生长时严格需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或V因子),一般条件下难以分离和培养,尤其是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病猪的病料,因而给本病的诊断带来困难;据报道:猪副嗜血杆菌的真实发病率可能为实际确诊的10倍之多。随着我国规模化养猪场的发展,副猪嗜血杆菌感染有明显增加趋势,已成为猪场保育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并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然而,我国目前尚无用于副猪嗜血杆菌分离菌株血清型和血清学调查的型特异性血清和抗原。有专家预言“猪副嗜血杆菌病”在未来几年,将成为猪场的第一类危害疾病。2发病概况与诊断08年11月份以来,株洲地区一大型养猪户突然爆发疫情,首先是从一栋保育舍开始,病猪起初食欲下降,被毛粗糙,眼睑水肿,并有油垢状分泌物流出;继而转变为高烧、腹泻,大部分猪表现为腹部及耳部高度淤血、发绀,部分表现为关节肿胀和呼吸困难。短短一个月时间迅速爆发至全场,以产房仔猪和保育猪死亡率表现较高;50kg以后的肥猪,表现为慢性经过并呈零星死亡;生产母猪表现为不发病。取三头病猪血样送检,其中两头检测出副嗜血杆菌。之后又请权威专家现场诊断,确诊为“猪副嗜血杆菌病”。3试验材料与方法3.1试验材料3.1.1药品银黄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黄芪多糖注射液(即强勉)、维生素C注射液、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3.1.2注射用具注射器(20ml容积)两个、针头100枚、碘酒一瓶、酒精消毒棉适量、标记工具一个3.1.3试验病猪已发病猪一栋(约100-150头),可随便挑选组合3.2试验方法3.2.1实验分组从该栋病猪中,挑选出大小基本在30kg左右,病情基本相似的猪只50头,然后自由组合分为五个组,每组10头实施试验,分组及用药情况如下:3.2.1.1第一组(中药治疗组):采用“银黄注射液”治疗,每天一次,每次5ml;3.2.1.2第二组(中药辅助增强抵抗力治疗组):采用“银黄注射液”加“维生素C注射液”或“黄芪多糖注射液”治疗,每天一次,每次“银黄注射液”5ml加“维生素C”0.5g(以药物有效成分计)或“黄芪多糖注射液”3ml;3.2.1.3第三组(抗生素治疗组):采用“青霉素”加“卡拉霉素”治疗,每天两次,每次青霉100万IU加卡拉霉素5ml;3.2.1.4第四组(抗生素辅助增强抵抗力治疗组):采用“硫酸庆大霉素”加“黄芪多糖注射液”或“维生素C注射液”或“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治疗,每天每日一次,每次“硫酸庆大霉素”0.1g(以药物有效成分计)加“黄芪多糖注射液”2.5ml或“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2.5ml或“维生素C”0.5g;3.2.1.5第五组(中药加抗生素治疗组):采用“银黄注射液”加“硫酸庆大霉素”治疗,每天每日一次,每次“银黄注射液”3ml加“硫酸庆大霉素”0.1g;3.2.2试验结果的判定五个试验组以连续用药5天,观察其结果判定,判定方法如下:3.2.2.1死亡,病猪在治疗过程中死去判为“死亡”;3.2.2.2无效,病情加重,或病情无明显好转判为“无效”;3.2.2.3病情缓解,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初步得到恢复,被毛逐渐变亮,粪便由稀逐渐变硬,判为“病情缓解”;3.2.2.4治愈,病猪食欲恢复,被毛变亮,腹泻停止,体温恢复正常,皮肤发绀、淤血现象逐渐消失,精神状态正常判为“治愈”。3.2.3用药说明“银黄注射液”成分为金银花、黄芩、连翘、大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