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省基层农村信用社的合规管理现状及建议近年来,随着巴塞尔委员会《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银监会《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的发布,以及省联社一系列合规管理规章的先后出台,我省农信社在全系统内部开展了以建立健全合规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合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明确合规风险管理责任、培育合规风险管理文化、构建合规风险管理体系为核心的合规机制建设,并取得初步成效,逐步改变长期以来的粗放管理模式,向现代金融企业转变。但合规机制的有效性、合规管理的科学性仍然无法适应不断深化的体制改革需要。一、我省农村信用社合规管理现状经过多年的体制改革,我省农信社的法人治理结构日趋完善,产权进一步明晰,经营机制逐步转换,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正在日趋显现出生机与活力。尤其是流程化管理改革实施后,对管理制度、监督体系、激励体系、企业文化、领导及管理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根本性改造,在重构管理模式的同时,初步搭建起合规风险管理架构,逐步形成规范化的经营环境,促进了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地发展。但必须承认,与现代银行的标准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合规管理体系、风险防范机制方面,仍然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一)合规文化的培育亟待加强。合规是农信社稳健运行的基本内在要求,培育和完善良好的合规文化是农信社提高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也是实现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路。目前,我省农信社的合规文化建设仍然不适应现代银行管理模式的要求,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让全体干部员工自觉认同和遵从的合规文化氛围。突出表现在:一是合规文化认识不到位。部分干部员工对先进管理理念存在抵触情绪,依旧习惯于旧有的落后的粗放管理思维,重业务拓展,轻合规经营,片面追求指标任务、追求金融创新,而忽视了风险管理,忽视了合规管理,甚至将合规与发展割裂或对立起来,似乎要发展就必须采第1页共7页取违规的方法和手段,要规范就必然会阻碍业务的发展,或习惯于“走捷径”、打“擦边球”,加大了农信社合规经营风险。二是合规意识淡薄。部分干部职工的经营管理行为与合规要求貌合神离,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有令不行等现象仍然存在,个别领导甚至依然存在官本位思想,依法依规治社的基本原则还未能充分体现。三是合规文化建设存在偏差。将合规文化建设局限于文教宣传活动,未深刻体会到合规理念、行为准则必须要在现实的工作中以责、权、利均衡的方式体现出来,才能将自觉合规、主动合规的理念真正融入企业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促进农信社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最终实现优良的经营绩效。四是合规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有待建立。包括建立健全合规监督管理机制、合规考核问责机制、合规教育培训机制等。(二)规章制度的合格性有待提高。合规中“规”是前提,有“规”才能“合”,有效的规章制度是农信社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和核心。随着流程化管理改革的推进,我省农信社逐步构建起基本覆盖各项业务流程、组织流程和管理流程及相应的机构、部门、岗位和人员,能有效揭示和控制相关的关键环节和风险节点的流程化管理制度体系。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仍存不足之处,核心是流程化制度是基于现代金融企业管理而言的,与农信社落后的管理现状存在较大的差异,实现流程化制度科学、顺畅、高效的运行仍有待时日。一是现有的制度体系滞后于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要求,风险管理范围未能涵盖所有业务和所有环节的一切风险,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方法及各项要求统筹落实到制度体系中仍任重道远。二是制度流程不够合理,或过于粗糙,或过于繁复,或不够科学,不能适应现实管理的需要。如客户管理细分不足,难以满足专业化服务和专业化管理需要;部分业务流程过于繁复,影响工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绩效考核体系不够科学,偏重业务考核,合规考核力度不足,容易形成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略内控风险的情况。三是制度持续优化改进相对滞后,未能很好地适应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客户需求以及内部发展的需要,出现阶段性制度盲点,造成一定的风险隐患。第2页共7页(三)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不强。合规管理,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