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稿·调查报告]—记佛山市禅医著名椎间盘镜专家谢大志和他的团队大华在每一个领域,都有一些做出了不起成就的人士。他们以自己杰出的工作,卓越的成绩,创造了奇迹,甚至改变了社会,改变了某些人的生活。而平凡的世界中,大多奇迹的创造,更多的是在平凡中萌芽诞生,孕育于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探索与实践中。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椎间盘镜专家谢大志就是这样一位在基层医院特色专科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业绩的人。作为医院院长和椎间盘病治疗中心主任的谢大志主任医师,他和他所领导的团队创造了一个奇迹。六年里,《人民日报》两次专题报道,两任卫生部长亲临视察,省市两级政府专项奖励;六年来,从第1例到第6000例,手术安全性100%,优良率96%,患者来自美国、澳洲、俄罗斯、新西兰、印尼、南非和港澳台等国家地区及全国各地,180多家医院骨科专家现场观摩交流;六年中,因卓越的品质、先进的理念、精湛的技术、恒定的标准、优质的服务、高洁的风格而深受患者信任,同行敬重……禅医椎间盘中心广泛的专业和社会影响,吸引我们来到这里专程采访。在这里,我们深入地了解到谢大志和他的团队的成长历程。奇迹究竟是怎样发生的?答案很明确:创新、标准和团队!创新创造奇迹椎间盘突出引起腰腿痛,早在1932年由Josephs.Barr医生提出。当时他遇到第一例当今已认为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病人具有腰痛伴下肢放射痛,脊柱侧弯,保守治疗未见生效。Barr即将此病例介绍给一位神经科医生Jason.Mixter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椎管内肿瘤(物)压迫骶神经根,手术摘除该肿物后症状明显缓解。为此,Barr先后查寻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的全部椎管内肿瘤(物)病例的病理切片,因而确信腰椎间盘突出是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真正原因,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累及椎管的椎间盘破裂》论文,阐述了腰椎间盘突出的实质,成为人类对椎间盘突出症认识的一个里程碑。六十多年来全世界的骨科医生、神经外科医生,就椎间盘突出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和术式在不断演绎和发展。Oppesheim最早提出全椎板切除并经硬脊膜入路去切除突出的椎间盘。美国梅约的Love医师提出半椎板切除并经硬膜外入路的方法取代前者。从椎间盘手术治疗技术发展看,以后几十年内无很大突破。1972年,瑞士医师Yasargil首先将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治疗,并得出了较传统外科手术创伤小,手术精细、止血更彻底的结论。这类手术的目的是凿开椎骨板,切开硬脊膜,取出突出的椎间盘髓核从而解除对神经根或硬膜囊的压迫。但仅仅为了这一手术目的,却要给病人附带来较大的损伤。广泛剥离椎旁肌、凿除全椎板或半椎板手术易伤及硬脊膜及脊髓神经,个别伤及大血管,从而产生大出血危及生命,血管神经损伤造成瘫痪、椎间隙感染或腰椎失稳、残留腰痛等并发症。1964年,Smith在美国医学杂志(JAMA)首先报道经皮穿刺注射木瓜凝乳蛋白酶,被称为“化学性椎间盘摘除术”。这一方法虽创伤小,但存在潜在的严重并发症,如横断性脊髓炎、瘫痪、过敏死亡和化学性椎间盘炎。1975年,日本医师首先报道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PLD)。其方法是经皮穿刺经侧后方径路入腰椎间盘,最终置入直径5mm套管于腰椎间盘内,用套管钳取出椎间盘髓核。在此基础上,各种新技术继续运用,如经套管内冲洗、抽吸、切割,以及激光、等离子、臭氧等取出,融解、汽化、降解等方式以降低椎间盘的压力,从而达到减轻或解除神经根受压的目的。纵观以上各类治疗方法,不论何式手术,还是各类经皮穿刺手术,都围绕一个中心——“椎间盘为中心”。当时的医师认为,解决了椎间盘的膨出、突出,似乎就能解决由它压迫神经所产生的腰腿痛症状。但事实是,这些理论、技术、手段并没有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理想的治疗效果。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90年代后期,一种全新型的椎间盘镜(MED)在美国问世。这一创造发明预示着椎间盘治疗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机遇从来都是给予有准备的人。1997年12月份的一天,正在省卫生厅开会的谢大志,与省内医院几位骨科主任最早看到了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后路椎间盘镜。凭着特有的专业敏感和把握机会的超强意识,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