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院内感染病例讨论新生儿院内感染病例讨论2015.11.24纲要纲要一、新生儿免疫系统特点二、新生儿院内感染定义三、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的概况四、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五、病例汇报六、个人分析及讨论一、病例汇报一、病例汇报入院时情况入院时情况1、患儿刘云之女,6天,于2015年9月11日因“皮肤3天”入院2、患儿系第三胎第二产,母孕38+4周因“妊高症并子痫前期、妊娠糖尿病、胎儿宫内窘迫、疤痕子宫”在我院产科行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4.55kg,生时羊水清,脐带绕颈1周,生后无窒息。母乳喂养,奶量不足,吃奶欠佳,多睡。胎便排出及时,小便色黄量偏少。自生后第3天出现皮肤黄染,口服药物效果差,黄疸渐重,遂转儿科。入院查体入院查体入院查体:WT4.05kg,足月新生儿貌,刺激反应欠佳。全身皮肤明显明显黄染。前囟平软,口唇不绀,呼吸平稳,P12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不大,四肢肌张力正常,吸吮、觅食反射存在。其母血型O型Rh阳性,新生儿A型Rh阳性,新生儿溶血试验均隐性。入院后完善检查,血细胞计数分析:WBC9.5x10^9/L、N2.8x10^9/L、RBC5.5x10^9/L、PLT254x10^9/L;大肝功:古氨酰转肽酶97U/L↑,总胆红素412.9umol/L↑,直接胆红素8.9umol/L↑,间接胆红素404.0umol/L↑,示胆红素明显增高,伴肝功轻度损坏,支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诊断。心肌酶及电解质均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辅助检查诊疗经过诊疗经过入院后给予患儿蓝光照射,静脉输注还原性谷胱甘肽及碱性液保肝、退黄等对症支持治疗,吃奶渐好转,黄疸渐消退,9.14日复查肝功示古氨酰转肽酶69U/L↑,总胆红素194.3umol/L↑,直接胆红素9.8umol/L↑,间接胆红素184.5umol/L↑,较前明显好转,拟9.15日巩固一日出院。病情变化病情变化9.14日15:00左右患儿于光疗时出现发热,测体温38°C,给予暂停光疗1小时体温即降至正常。9.15日11:30光疗时复出现发热,初测体温38°C,给予暂停止蓝光照射,无效,后渐升至39°C,急查血细胞计数分析:WBC5.0x10^9/L、N4.1x10^9/L、L0.8x10^9/L、RBC4.5x10^9/L、HGB142g/L,PLT101x10^9/L;HsCRP1.5mg/L↑,考虑感染。处理处理停光疗完善血培养及TORCH检查加用头孢唑肟防治感染、补液及物理降温等对症支持治疗。报告院感病例,单间隔离患儿,明确接触隔离标志。后续结果后续结果体温当日渐至正常,未再反复。9.16日颅脑MRI未见核黄疸及感染迹象TORCH检查结果均阴性9.17日下午患儿一般情况好,无发热,吃奶好,家属要求出院。9.20日血培养五日未见细菌生长出院后3日患儿复查TCB156umol/L,出院后6日电话随访患儿一般情况好,体温、吃奶情况均正常,皮肤无明显黄染。二、新生儿的免疫功能特点二、新生儿的免疫功能特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屏障功能差:皮肤粘膜薄;脐带残端未完全闭合;呼吸道纤毛运动差;胃酸少;血脑屏障发育未完善等。血浆补体水平低细胞吞噬功能差特异性免疫功能特异性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G含量低、IgA和IgM不能通过胎盘→感染(尤其是革兰氏隐性杆菌)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新生儿免疫应答能力极差三、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定义三、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的概念医院感染的概念指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在入院48小时后出现的感染即属于院内感染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定义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定义根据新生儿感染出现症状的时间分:早发性感染:生后3天内的感染,感染源多来自母体。迟发性感染:出生3天以后住院患儿的感染,感染源多来自医院内。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定义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定义按感染发生的阶段和感染途径分:宫内感染(约占2%)分娩过程感染(约占10%)出生后感染(约占80%以上)按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宫内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但常因诊断苦难,消毒、隔离不及时而成为医院感染流行的导火索。四、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的概况四、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的概况易感因素易感因素患儿自身因素:低体重、小胎龄、窒息环境因素:病房拥挤,置暖箱应用侵袭性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