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感染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韩德宣新生儿感染发生率高,国外统计宫内感染率为2%,产时及产后感染达10%,而新生儿尸检有炎性变者占25%。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起病急骤,症状不典型,死亡率高。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以感染性肺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肠炎及皮肤化脓性感染为主。病原菌一.致病病原菌二.条件致病菌(机会感染)一、致病病原菌1.细菌:国内仍以葡萄球菌最常见,其次为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国外以B组链球菌(GBS)多见,其它如沙门氏菌、厌氧菌、淋病球菌、螺旋体(梅毒)。2.病毒:TORCH病毒、乙肝病毒、呼吸道柯萨基病毒、肠道ECHO病毒、轮状病毒等。3.衣原体、支原体、念珠菌。二、条件致病菌环境中的腐生菌一般不致病,在新生儿抵抗力低下、早产儿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时可致病。引起机合感染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多,其次有枯草杆菌、不动杆菌、构檬酸杆菌、阴沟杆菌、沙雷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脆弱类杆菌、梭状芽抱杆菌。脑膜炎败血性黄杆菌均可致新生儿败血症或脑膜炎。感染途径一.产前感染二.产时感染三.产后感染一、产前感染病原以病毒感染为主,主要是TORCH病毒、细菌感染较少。感染方式是1.经胎盘血行感染;2.上行感染如早破水致产道细茵逆行感染;3.直接感染如羊水穿刺、宫内输血等。产前感染可导致死胎、流产、小样儿、先天畸形,临床感染及亚临床感染。二、产时感染病原体以病毒为主,如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乙肝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等,其次为大肠杆菌、厌氧菌、衣原体、支原体、念珠菌等。感染方式以上行感染如胎膜早破、产程延长在胎儿通过产道时吸入、咽下,接触病原体引起感染或因助产消毒不严、不洁产导致感染。产时感染常引起全身严重感染或亚临床感染。三、产后感染产后感染的病原体以感染方式不同而异,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大肠杆菌,其它有沙门氏菌、克雷伯氏菌、变形杆菌、呼吸道及肠道病毒。感染方式:(1)主要是来自接触新生儿的人员,在医院是医生、护士,主要是通过接触新生儿人员的手,其次为呼吸道及消化道传染。(2)各种医疗器具(复苏器、吸引导管、气管插管、雾化器、吸引器、暖箱内的水箱)。(3)院外感染,主要是民间不良习惯如挑马牙、淘米水洗日腔、挤乳房及脐部不洁护理等。产后感染易导致肺炎、肠炎及败血症等严重疾病。易感染的机理一.非特异免疫功能低下二.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不足三.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一、非特异免疫功能低下1.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皮肤角质层薄,完整性易被破坏,皮肤含水量高,PH值高,有利于细菌侵入及繁殖,粘膜娇嫩,呼吸道粘膜的纤毛运动、消化道的腺体分泌差,胃酸低,胆酸少杀菌力弱,肠粘膜通透性高,有利于细菌、毒素侵入血液循环;2.血脑屏障功能不健全;3.淋巴结发育不全,缺乏吞噬细菌的过滤作用,不能将病原体局限于淋巴结;4.总补体C1q、C3、C4的平均水平低50%,调理素低,促进吞噬能力不足;5.溶菌酶含量低;6.产生γ干扰素(1FNγ),白介素6(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的能力低;7.中性粒细胞储备量少,不能及时产生,变形能力差,粘附异物及趋化移动能力不足。单核-巨嗜系统吞噬及趋化能力不足。二、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不足1.母体内IgG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其含量与胎龄成正比,胎龄愈小,IgG水平愈低;IgG抗病毒抗体(麻疹)、抗毒素(白喉)及沙门氏菌鞭毛抗体等于或高于母体水平。百日咳、流感抗菌抗体低于母体水平。大肠杆菌、志贺、沙门氏菌等菌体抗体缺如;2.IgM缺乏:出生时IgM<0.2g/l,易发生革兰阴性杆茵如大肠杆菌感染;3.IgA不能通过胎盘,生后不能测出。分泌型IgA由呼吸及消化道粘膜的浆细胞产生,能阻止细菌粘附于粘膜表面,新生儿相对缺乏,细菌易侵入血液;三、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低下T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对外来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差,直接吞噬及杀伤病原菌的能力明显低下。临床表现新生儿感染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1.一般表现为反应低下、嗜睡、少哭、少动、体温不升、体重不增2.常易出现病理性黄疸3.皮肤感染,可见蜂窝组织炎、脓肿、淤点、红斑等4.胃肠道感染可出现厌食、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