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障碍意识障碍什么是意识?•意识是个体对外界环境、自身状况以及它们相互关系的确认。•包括两方面内容:觉醒和意识内容。•觉醒:与睡眠呈周期性交替的清醒状态。•意识内容:感知、思维、记忆、注意、智能、情感和意志活动等心理过程。意识的物质基础•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大脑皮层•各种感觉冲动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ARAS)••丘脑•(非特异性核团)•大脑皮层•(对皮质诱发电位产生易化作用,并使皮质处于清醒状态)意识障碍的分类•1.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2.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3.以意识范围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4.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嗜睡•昏睡•昏迷•浅昏迷•中昏迷•深昏迷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嗜睡:病理性思睡,表现为睡眠过度增多,轻度刺激可唤醒,可进行正确交谈或执行指令,停止刺激继续入睡。•昏睡:比嗜睡程度深的意识障碍,一般的刺激不能使其觉醒,给予较强烈的刺激可有短暂的意识清醒,醒后可简短回答提问,刺激减弱后很快进入睡眠状态。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昏迷:严重的意识障碍,意识完全丧失,无自发睁眼,缺乏觉醒-睡眠周期,任何感觉刺激均不能唤醒。•根据程度分:•浅昏迷:睁眼反应消失或偶见半睁眼状态,无自发言语和有目的活动,疼痛刺激时有躲避动作和痛苦表情,脑干反射基本保留(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中昏迷:对一般刺激无反应,强烈疼痛刺激可见防御反射活动,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节律紊乱,可见周期性呼吸或中枢性过度换气。•深昏迷: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全身肌肉松弛,眼球固定,瞳孔散大,脑干反射消失,生命体征发生明显变化,呼吸不规则。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意识模糊:注意力减退,定向障碍,情感淡漠,随意活动减少,语言不连贯,思睡。对声、光、疼痛等刺激能表现有目的的简单动作反应。•谵妄状态:对客观环境的认识能力及反应能力均有下降,注意力涣散,定向障碍,语言增多,思维不连贯,多半有觉醒-睡眠周期紊乱。常有错觉和幻觉,在恐怖性错、幻觉影响下表现紧张、恐惧或兴奋不安、大喊、大叫,甚至冲动攻击行为。病情呈波动性,夜间加重,白天减轻。起病急,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个别个持续更长时间。发作时意识障碍明显,间歇期可完全清楚。多见于各种脑病。以意识范围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朦胧状态:意识范围缩窄,同时伴有意识清晰度下降。意识活动集中于很窄范围,对窄范围内的各种刺激能感知,能做出相应反应,常有定向障碍,可有片段的错觉、幻觉和妄想,偶有攻击行为。多突发突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数天。发作结束后多陷入深度睡眠,醒后对病中体验仅能片段回忆或全部遗忘。多见于癫痫及癔症。•漫游性自动症:意识朦胧状态的特殊形式,不具有幻觉、妄想和情绪改变,表现为无目的、与多处环境不相适应、甚至无意义的动作,如无目的的徘徊、机械地重复目中日常活动中的简单动作等。通常持续时间较短,突发突止,恢复后无回忆。睡眠过程中发生呈梦游症,觉醒状态下发生称神游症。多见于癫痫及癔症,也见于急性应激障碍或颅脑损伤并发的精神障碍。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最低意识状态:严重的意识障碍,意识内容受到严重损害,意识清晰度明显降低,但其行为表明存在微弱而肯定的对自身和环境刺激的认知,有自发的睁闭眼和觉醒-睡眠周期。尽管有意识的行为活动是间断的、不连续的,却是可重复的,或能维持足够长的时间以区别于原始反射性活动。•确定患者存在有限的、然而肯定的自我或环境意识活动,是诊断最低意识状态的基本依据。具体表现下述一个或几个可重复的或较持续的行为:1.执行简单指令;2.用姿势或语言表达是或否(无论对错);3.表达可理解的言语;4.有目的的行为,包括偶尔发生的对应于环境刺激的、非反射性的运动或情感活动。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去大脑皮质状态:大脑皮质广泛损害导致皮质功能丧失,皮质下结构功能保留。患者表现为双眼凝视或无目的活动,无任何自发言语,呼之不应,貌似清醒,实无意识。存在觉醒-睡眠周期,但时间是紊乱的。缺乏随意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