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有感当今中国共同富裕进程堪忧——读《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有感一、引言过去的两年,房地产的过热引起了民众极大反响。一厢是炒房族轰轰烈烈的囤积商用住宅,一厢是生活拮据的房奴甚至更多是无房在手的飘零族。中国在2011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专家预测在2012年我国会超越日本成为奢侈品的世界第一消费大国。另一方面,我国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19109元,而农村居民只有5919元,在世界排78位。意味着全国大半人一年的收入还不够买一个lv包包。各种测算方法都表明中国的基尼系数已严重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并且,在中国gdp每年以10%以上的平均速度增长的同时,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每年以1.5%的平均增长速度恶化,比上世纪90年代的上涨速度提高了0.7个百分点。这不禁让我思考,我国是在践行共同富裕还是在慢慢走向两极分化呢。二、“共同富裕”的构想邓小平同志曾说,“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页),而现在,我认为正是小平同志所言的这“一天”,贫富分化与共同富裕已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最核心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在《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明确提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第1页共3页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又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总之,就全国范围来说,我们一定能够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三、我国“共同富裕”的措施按照邓小平同志的观点,实现共同富裕主要有两点。第一,时间问题,要在富裕地区充分发展的时候,他认为到小康水平时可以了。第二,方式问题,采用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方式。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011年12月,中国社科院发布《产业竞争力蓝皮书》,称按照2011年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已经成为中上等收入国家,总体实现了全面小康。那么时间是到了。2011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到至3500元。但是很多人并不满意,因为大家普遍觉得收入跑不过cpi,力度显然不够。3500元以下的人还是处于贫,几十万年薪的人就算纳了巨额税也还是富。四、阻碍“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因我认为,“共同富裕”最大的敌人的“两极分化”。1993年9月16日,邓小平同志也提到,“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两极分化是如何产生的呢。主要是由于是分配不均。对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理论上可以实现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直接结合,劳动价值除扩大再生产资金外,都分配给了劳动者。但是,实际操作中,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第2页共3页是由国家实施的;集体单位的利润,一部分上缴国家用于社会事业,另一部分由集体分配给劳动者。这样,分配的权力都掌握在执政的各级领导和管理者手中,如果领导和管理者个人私念作怪,贪污腐败,损害人民利益,就形成了新的剥削阶级。至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就更离不开执政者的分配调节了。因为,劳动者的剩余劳动价值,都掌握在剥削者的手中。只有政府通过税收,才能最大限度地从剥削者手中,经过福利等二次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