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党的建设根本保证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党的建设根本方针近年来,XX市不断创新党建工作,夯实基层基础,在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坚持党建工作先行,全市规划的539个新型农村社区全部建立了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已启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212个,建设新民居2万多套。一、围绕大局,找准结合点各级党组织科学分析发展形势,准确把握工作定位,自觉把新型农村社区党的建设放到全市工作大局中来思考、谋划和推进。一是理清工作思路。确立了“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按照市委提出的统筹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建设“三地”优势突出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成为中原经济区重要战略支点的目标,组织工作主动融入、积极跟进,把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党建作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探索创新,有力推进,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提供组织保证。二是强化工作措施。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重点,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实施了“四大工程”,即党组织书记锻造工程、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模范带头彰显工程、战斗堡垒巩固工程,积极构建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体系。开展争创“五个好”基层党组织、“五个表率”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注重城乡统筹。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积极引导各级党组织切实改变城乡分割条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树立统筹城乡党建工作新理念,努力构建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二、创新方式,抓好着力点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我们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着力促进党建工作与新型农第1页共3页村社区建设的有机结合、互促共进。一是建好基层组织。适应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需要,采取“以强带弱、以大带小、村村联合”的办法,建立新型农村社区党组织539个;顺应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建立产业型党组织516个。初步构建了以新型农村社区党组织为主体、行政村党组织为基础、产业型党组织为辅助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体系,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组织、引领和服务功能。二是配强领导班子。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持续实施“双培双带双强”工程(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党员带头致富,带动群众致富;大力选拔培养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按照“弱者配强、中间提升、强者更强”的原则,分别采用选配、委派和挂职锻炼等形式配备熟悉农村工作、综合素质高、奉献精神强的新型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539名,在带领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增效、推动农村发展中发挥了“领头雁”作用。同时,在每个行政村选派1名大学生村干部的基础上,为每个新型农村社区选派2名大学生村干部,充实领导班子。三是注重帮带扶持。先后从党政机关、重点企业选派1617名党员干部,开展驻村帮扶。持续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引导社会资金注入,组织178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175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投入帮扶资金4.6亿元。四是开展教育培训。以党的农村政策、社区建设、村镇规划、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党员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去年以来,全市累计培训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117人次,培训农民35万人次,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人才支持。三、完善机制,培育示范点通过建立三项机制,积极培育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一是领导联系机制。实行市级领导干部联系中心镇制度,市委常委会每月听取1~2名市级领导干部联系工作情况汇报,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县、乡主要领导分包示范社区,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目前,全市各示范社区已新建省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4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带动从业人员第2页共3页10.2万人,带动农户58.9万户,有效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制度保障机制。制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