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安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全一医务人员职业危险风险因一医务人员职业危险风险因素素锐器损伤锐器损伤针刺伤是职业暴露的主要方式新发现的经血传播病原体新发现的经血传播病原体时间病原体疾病名称1977埃博拉病毒(EBHF)埃博拉出血热1977丁型肝炎病毒(HDV)丁型肝炎1980人嗜T细胞病毒Ⅰ型(HTLV—I)T淋巴细胞白血病1983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1988丙型肝炎病毒(HCV)丙型肝炎1955庚型肝炎病毒(HGV)庚型肝炎1997TT病毒(TTV)TTV肝炎1999SNE病毒(SENV)SEN病毒性肝炎刺伤相关因素刺伤相关因素刺伤深度深度刺伤引起感染几率大于浅度刺伤不同器械和被污染液体的量中空针头沾染的血量大引起感染几率大于缝针和刀接触路径针刺感染大于粘膜接触时间长短被与病人刚接触后的锐器刺伤引起的感染几率大于放置数小时后的锐器医务人员相关因素医务人员相关因素健康状况健康状况决定接触后造成感染的几率接触频率接触频率高的人感染几率大安全措施采用安全措施和正确方法自我保护接触感染后的快速正确自我保护措施实施医务人员职业危害医务人员职业危害风险因素岗位特征风险因素岗位特征护士42.4%医生20.5%实验员14.2%清洁工13.5%其他9.4%锐器刺伤处理及报告程序锐器刺伤处理及报告程序立即在流动水下挤出血液急症治疗:伤口处理测感染者HBV五项、HIV报告主管部门:填写刺伤报告表测感染源HBsAg、GHIV感染控制人员:提出改善意见防针刺教育感染者给予预防性治疗安全注射安全注射3个要求对接受注射者无危害对医务工作者无危害使用过的注射废物的处理应该对环境无危害4个注意必须用清洁的手在清洁的区域做注射准备消毒注射安瓿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使用后的注射器材应做正确的处理安全注射安全注射国内锐器物复杂的处理过程(使用后整理、分离、清洁、收集)是导致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对2756名护士进行调查显示,74.7%的护士发生过明显针刺伤,多数发生在使用过的针头或销毁注射器时不安全注射和滥用注射的预防不安全注射和滥用注射的预防通过培训、讲座、宣教使医生、护士提高认识理解安全注射的意义理解不安全注射与滥用注射的危害树立安全注射意识,实施安全注射尽量减少医疗上非必需的注射将安全注射知识列人国家、省级医学教育内容不安全注射和滥用注射的预防不安全注射和滥用注射的预防政府制定相应的安全注射检查、监督制度建立完备的监督和管理体系建立安全注射的指导和监督点建立登记和报告制度建立不安全注射危害防范、应对和奖惩措施将安全注射列人医院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各级医疗机构要把安全注射当成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内容预防血液传播性病原体预防血液传播性病原体感染的最佳方法感染的最佳方法安全操作方法屏障预防安全针具空气与飞沫传染性疾病空气与飞沫传染性疾病新发现的经呼吸道传播病原体新发现的经呼吸道传播病原体时间病原体疾病名称1975细小病毒B191977汉坦病毒流行性出血热1977嗜肺军团菌军团菌病1983肺炎衣原体肺炎衣原体病1988人疱疹病毒6型突发性玫瑰疹1990人疱疹病毒7型NS感染1993Sinnombre病毒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2003SARS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医务人员医务人员SARSSARS感染的反思感染的反思在SARS浩劫中,医务人员都首先受到本地区第一波SARS感染冲击。调查中医务人员SARS感染率最高全国医务人员感染率18.38%北京25.43%天津39.38%山西17.64%这在迄今为止发现的传染性疾病中也是第一次出现,向我们提出了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医务人员的职业保护问题。二二普遍性预防措施实施普遍性预防措施实施((UniversalprecautionUPUniversalprecautionUP))美国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委员会美国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委员会((OSHAOSHA))1.提供安全设备2.应用操作控制提供安全设备提供安全设备减少职业性接触血液暴露环节,提供医务人员避免接触致病菌的技术手段针头/利器收集箱应不易刺破、防漏、可密闭,并贴有明显标签或表明危险性的彩色编码容器应放在安全且伸手可及的地方带安全装置的针头能自动盖鞘应用操作控制应用操作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