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的宗旨: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儿科学的基本特点:①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都非常大,无论是对健康状态的评价,还是对临床诊断都不宜用单一标准衡量;②对疾病造成损害的修复能力较强;③自身防御能力较弱,易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和性格行为的偏离,因此因特别注重预防保健工作。体重:3—12月(Kg)=(月龄+9)/2;1—12岁体重(Kg)=年龄*2+8.小儿年龄分期:⑴胎儿期:从受精卵到小儿出生,共40周(280天)。胎儿的周龄即为胎龄。⑵新生儿期:指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至28天前。此期在生长发育和疾病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殊性,发病率高,死亡率高。⑶婴儿期:指出生后至满1周岁内的时期。生长发育极期旺盛的阶段。⑷幼儿期:指1周岁至满3周岁内的时期。生长发育减慢,智能发育迅速。⑸学龄前期:指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的时期。⑹学龄期:指从入小学6~7岁起至青春期前的时期。⑺青春期: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从10岁~20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两年左右。青春期的进入和结束年龄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约可相差2~4岁。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⑴生长发育是一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⑵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⑶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⑷生长发育遵循一定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规律。身长(cm)=年龄×7+70儿童能量代谢:基础代谢率,食物热力作用,生长,活动,排泄。牛乳量计算法:一般按每日能量需要计算:婴儿每日能量需要(100~120kcal)/kg,需水分150ml/kg。100ml含8%糖的牛乳约能供应100kcal,故婴儿每日需加糖牛奶100~120ml/kg。例如一个3个月婴儿,体重5公斤,每日需喂8%糖牛奶量为550ml,每日需水750ml,除牛乳外尚需分次供水200ml。母乳特点:(1)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2)母乳缓冲力小,对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利于消化。(3)母乳含乳铁蛋白。(4)母乳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具有增进婴儿免疫力的作用。(5)低聚糖是母乳特有的。(6)母亲自己喂哺,有利于婴儿心理健康,促进母子感情。脱水: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低渗性等渗性(最常见)高渗性原因及诱因以失盐为主,补充非电解质过多,常见于病程较长营养不良者水与电解质丢失大致相同以失水为主,补充高钠液体过多,高热、入水量少,大量出汗等血钠浓度低于130mmol/L130~150mmol/L高于150mmol/L口渴不明显明显极明显皮肤弹性极差稍差尚可血压很低低正常或稍低神志嗜睡或昏迷精神萎靡烦躁易激惹轻度中度重度精神状态无明显改变烦躁或萎靡昏睡或昏迷失水占体重5%以下5%~10%10%以上皮肤及粘膜皮肤弹性尚可,口腔粘膜稍干燥皮肤弹性较差,口腔粘膜干燥皮肤弹性极差,口腔粘膜极干燥眼窝前囟凹陷轻度明显极明显眼泪有少无尿量略减少明显减少极少或无尿周围循环衰竭无不明显明显酸中毒无有严重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临床表现: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压降低、血压降低,肾浓缩功能下降。治疗:补钾,3mmol/kg,严重4-6,静注。剩余碱BE:正常-3~+3,<-3带酸中毒,>+3带碱中毒。pH<7.3补碱,5%NaHCO3(ml)=(-BE)×0.5×体重。5%NaHCO31ml=0.6mol口服补液盐ORS: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以治疗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一种溶液,患儿极度疲劳、昏迷或昏睡、腹胀者不适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由于缺乏能量和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儿。导致儿童生长障碍、抵抗力下降、智力发育迟缓、学习能力下降。病因: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需要量增加。临床表现:早期为活动减少、精神较差、体重生长速度不增。随着营养不良加重,体重下降,表现为消瘦。严重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分为能量摄入不足的消瘦型,蛋白质严重缺乏为主的水肿型,中间型。诊断:体重低下(低于同龄均减值2SD。2SD-3SD为中度,>3SD为重度),生长迟缓,消瘦。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由于体内维D不足导致钙和磷代谢紊乱、生长的长骨干骺端生长板和骨基质矿化不全。病因: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日照不足,生长速度快,需要增加,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