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1XX县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近年来,XX县区按照“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的思路,本着“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做大产业”的原则,先后整合小农水、世行贷款欧盟赠款等项目资金,大力实施坡改梯、农业灌溉设施等项目建设,共建成沟渠2千多米、抗旱池200余口,安装滴灌设施400余亩、高效节能灌溉管网800多亩,引导当地群众组建脐橙种植专业合作社5个,倾力打造了务基镇白胜村四方碑现代农业示范庄园。目前,该现代农业示范庄园已经发展种植脐橙3400多亩,覆盖486户群众,户均达6至7亩。20XX年有2200亩进入丰产期,采摘的脐橙有330万公斤,给群众创造产值2600多万元[1]。回顾“十二五”期间,XX县区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和生产条件为中心,全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兴建农村水利实施,改造中低产田地,治理水土流失,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五年间,共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200公里,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1.98亿元,大板厂、营盘水库建设顺利推进,建成干支渠和田间渠系827.4公里、各类水利工程1.8万件,改造中低产田2.37万亩,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15.0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39万亩。在全力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高原特色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五年来,新增农特产业基地50.3万亩,全县高原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200万亩,产值达30亿元以上[2]。2XX县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分析2.1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XX县区农村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资产使用无计划,使用盲目的现象,甚至存在见利就支的现象。某些农村村干部,直接将村集体的机动承包地冲地抗旱排涝费,使得村集体资产收益管理极不规范[3]。2.2财务公开不规范。最近几年,乡镇纪委高度重视农村财务管理公开化,透明化,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但是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少村干部,财务公开意识淡薄,财务公开第1页共4页不彻底,不透明。很多村集体所公开的财务内容都是一些不痛不痒的方面,涉及到一些重大项目支出,不能做到全面公开,或者部分小范围公开,严重损害了广大村民的知情权。2.3会计人员素质低下。就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现状来看,从事农村经济管理的会计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素质低下,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差的问题。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不能做到财务严把关,经常出现违规报账,打白条,甚至故意拖延报账时间的问题,严重的导致爆照行为不能正常进行。2.4三资登记台账管理不完善。三资台账详细记录了一个村集体的资产使用情况,流通管理相当缜密。但对于资产,特别是四荒土地等方面的管理,登记台帐欠缺完善,经常造成村集体资资源不明晰,管理不规范,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集体山林水域土地资源所有权归属无法有效界定,造成村民之间产权纠纷时有发生,严重的会引起群体上访事件。3新形势下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分析3.1规范资产管理。首先,规范财务收支审核流程,建立各负其责、相互制约、分级监管的“三资”管理体系。推行村级财务代理记账结报“一事一报一付”制度,做到“权、钱、账”三分离,形成相互制约、责任落实的财务收支监管体系。通过建立财务收支审批监管体系,主动防控了村级“三资”管理方面的廉政风险;其次,出台业务规范,加强资金监督管理。编制年度财务收支预算计划。各村要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认真编制年度收支计划,严禁赤字预算。年度收入包括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补助收入、投资收益、“一事一议”资金、国家拨入资金、征用土地补偿费、社会捐赠等。年度支出包括经营支出、管理费用、生产及公益设施建设、福利费用等。收支计划编制到各项目明细,对非经营性支出实行总量控制,不得超支。严格按照年度财务收支预算计划组织收支。各村要根据村民代表会议批准的年度财务收支预算计划落实各项收入的收缴责任人,做到应收尽收,保证年度收入计划的完成。各项支出必须按年度支出计划安排限额,实行定项使用。编制年度财务收支决算。各村在年终必须根据真实、准确的要求,按照财务制度规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