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修改病句的方法汉语句子成分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主语:1.定义: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3.符号:双行线。谓语: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3.符号:单行线。宾语: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3.符号:波浪线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定语: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3.符号:小括号。状语: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3.符号:中括号。补语: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3.符号:单书名号。病句修改八项注意及练习辨析语病,是中考常见的题型之一。如何辨析语病,教学用书有介绍,不少教师也总结了不少方法,如语感审读法.主干枝叶梳理法.造句类比法等等。但是,这些方法操作起来较麻烦,而且有一定难度。纵观历年有关修改病句的试题,发现一些似曾相识的“面孔”,仔细研究后发现它们具有相同特征,现归结为八项注意,在这里结合例子向大家介绍,如果我们掌握了其中规律,就能快速而有效的辨析语病,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注意关联词的前后搭配。在涉及到复句的句子中,我们要注意它们的关联词,考虑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有无放错位置,语序是否合理等等。复句的关联词分单用和配对使用两种,如果句子中使用了必须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就要注意它们的搭配是否恰当,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如果是递进关系的复句,则要留心两个分句的语序是否合理,看有无语序不当的语病。例1:想象不是对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而且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例2: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分析:例1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应用“不但……而且……”,而“不是”应与“而是”搭配,例句就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了。例2“无论”是表示无条件的关联词,后面不能带并列性的词组,只能带选择性的词组,例句中“和”应为“还是”。能力提升:1.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提高。2.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3.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4.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上了顶峰。5.“管住自己”,不仅是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更是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6.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二.注意出现“禁止”“防止”类词的句子。有些词语,如“禁止”“防止”“忌”“避免”等词语,本身就有“设法阻止”的意思,命题者常增设否定词,造成句意相反,形成语病。在做题时一定要先审清题意,弄清本意是推行什么,还是阻止什么,再确定否定词的去留。例: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分析:例句中“切忌”已有“不要”的意思,应去掉“不要”。能力提升: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2.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3.为了防止类似的恶性事故不再发生,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4.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5.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以免不发生事故.6.如何防止驻伊美军免遭汽车炸弹的袭击,这是美国政府头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