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家河》有感《梁家河》是一本信念坚定、锤炼党性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人生第一部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从书中体会到习总书记是从艰苦磨砺中、从真抓实干中、从人民群众中一路走来的核心和领袖。我把它作为自己的案头书,反复读、认真学、一直悟,每次读到这些事迹,都让我倍受感动、教育和震撼,深刻感受总结起来有九个字:能吃苦、有担当、能干事。总书记曾在回这段知青岁月时说过。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我无论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正是因为有着坚定理想信念的支撑.纵然经受着艰苦的磨砺和考验,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总书记都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对党的事业的执着。对人民真挚情感。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是要以习总书记为榜样,要像习近平青年时代那样,扎根基层,树立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把无悔的青春刻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上。以知青习近平为榜样,就是要始终牢记心须根植人民群众。党员干部要一心为民,习总书记的知青岁月回忆中曾说:“脚踏在大地,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深深根植人民群众,是梁实河蕴含的崇高精神精髓,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真挚为民情怀,强烈历史担当的重要源泉.作为基层党员干部,一定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置身于群众中,才能如植物般扎根于大地,吸取我们干事创业的智慧和力量。一个人只有双手抵地、触及泥土,眼神才会不同,七年知青岁月,丰富了习主席基层经历,也让他更了解基层民众的生活和思想,我想这也是主席如今执政能如此关注民生的一大重要原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就是要学习习总书记扎根群众的为民情怀,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取于担当的责任使命,好学第1页共10页吃苦的坚强意志,一心一意为民服务的人生目标,找到自己坚字信仰的“魂”,寻到共产党的“根”,增强“四个意识”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坚持“以党建引领服务,以服务凝聚人心”的工作理念,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切实将梁家河蕴含的精神贯彻落实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为建设美丽幸福新长武作出应有的贡献。第二篇:读《梁家河》有感:梁家河的阳光梁家河的阳光--读《梁家河》有感文/远山近水梁家河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行走的轨迹,正义必胜,人民必胜。在中国,只有解决了农民贫困问题,中国的发展才会迎来灿烂的朝阳,民富则国强是不变的真理;梁家河是一种力量,设身处地为民请命的人,人民会和他携手向前,披荆斩棘,一起奋斗,把幸福创造;梁家河是一把尺子,浓浓情意,温暖漫漫长夜,重情讲义,心怀天下,必将得到世界的尊重;梁家河是一张名片,记录了同甘共苦的艰难,照出了一个政党俯身为民的光芒;梁家河是一种精神,它是延安精神的新体现,它书写着共产党人与人民的鱼水深情,它演绎着中国农村发展的新气象。植根沃土,才能收获人生的春天,向群众寻求智慧,才知道谁是推动历史前行的动力。为民办事的心,早在梁家河当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时候就已种植,于是,无论走到哪里,牵挂成了一份厚重的力量,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那份为百姓办好事的初心一直都在。七年的磨砺,在梁家河生成一种信念,一种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信念。它像一束阳光,把人民的心房照亮,那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任何时候都如此坚定。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对人民的牵挂成了一份浓浓的恩情,对梁家河的牵挂成了一种责任与一份深深的牵念。最温情的地方,也是最初的记忆,更是最深的一份感怀。在梁家河,最回味的事情,便是改变思想的事情。梁家河的每一孔窑洞,都装着温暖的记忆。因为经历,所以深记每一个相关的故事,亲切地叫着每一个熟悉的名字;因为改变,所以总第2页共10页是难以忘怀。走遍梁家河的每一个角落,记忆的橱窗里总映着曾经的岁月,那些一起奋斗的日子,不仅有回忆,更有记忆深处不变的初心。温暖的家,美好的过往,亲切的滋味,埋藏已久的回忆,一切都是同甘共苦的情景。在人民大海里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