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教师版2019东城高三期末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8-13题。(一)哀公命席,问于孔子,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居处齐难【1】,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2】;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3】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其特立有如此者。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4】;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取材于《礼记》)注释:【1】齐难(zhāinǎn):庄重恭敬的意思。【2】和:舒适。【3】沮:恐吓。【4】干橹:盾牌。(二)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礼焉,路出于陈、蔡。陈、蔡大夫相与谋曰:“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遂使徒兵距孔子。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1】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取材于《孔子家语》)注释:【1】埃墨:灰尘、尘土。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爱其死以有待也爱:吝惜B.儒有委之以货财委:推托C.子贡以所赍货赍:携带D.穷改节乎节:操守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怀忠信以待举B.其自立有如此者夫夷以近其孰能讥之乎C.子贡以所饭告孔子D.吾之信回也向之所欣胡为乎遑遑欲何之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夙夜强学以待问早晚努力学习来等待别人询问B.淹之以乐好用声色嗜好使他沉溺C.告籴于野人告诉村民哪里可以买到米D.岂或启佑我哉难道是祖先(在)启发保佑我们吗11.材料(一)中谈到儒者“言必先信”,下列语句与之不符的一项是(3分)A.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C.老者安之,朋友信之《论语?公冶长》D.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论语?阳货》1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①虽有暴政,不更其所。②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13.根据材料(二),完成①②题。(共8分)①材料(二)结尾“二三子由此乃服之”一句中的“之”,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请依据原文简要说明理由。(3分)②材料(二)中有“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请你结合材料(一)中的语句,从儒者人格的角度简要评析孔子的上述行为。(5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8.(3分)B9.(3分)C10.(3分)C11.(3分)C12.(4分)①即使(国家)有残暴的统治,(也)不改变自己(坚守)的。②他讥讽批评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每句2分)13.(共8分)①(3分)答案要点:“之”课指代孔子,也可指代颜回,也可指代孔子的探问方法。(如有其它理解,符合文意即可)理由:根据文意,自圆其说即可。②(5分)答案示例:孔子困于陈、蔡,绝粮七日。面临如此困厄的局面,他仍然讲诵不辍,弦歌不衰。孔子的行为正体现了儒者所特有的立身准则:“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在众人威逼、武力恐吓、死亡威胁、残暴统治等困厄情况下,他也不会改变操守。这就是儒者应有的人格。(孔子的行为,2分;结合“材料一”相关语句评析,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