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常见的有下面两种类型:I型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或青少年糖尿病,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又叫青年发病型糖尿病,这是因为它常常在35岁以前发病占糖尿病的10%以下。Ⅰ型糖尿病自身绝对不能产生胰岛素,因此需要终身使用外来胰岛素治疗II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病人多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但相对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此类病人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在明确诊断之前就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多可有效。另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临床上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并发症糖尿病并发症众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皮肤感染、糖尿病足、糖尿病性胃轻瘫、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与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糖尿病性神经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糖尿病所致脊髓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伴发的葡萄膜炎、糖尿病并结核病等。(一)治疗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的包括: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保障(儿童患者)正常生长发育,维护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能力;预防各种急性或慢性并发症和伴随症的发生,延长寿命,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糖尿病治疗的原则为:持之以恒、综合管理。糖尿病的治疗不仅包括高血糖的控制,尚需同时针对一些合并症(如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等)和各种并发症等采取综合治疗。糖尿病高血糖的治疗一般包括合理运用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及自我监测等多种手段,尽可能使糖代谢控制正常或接近正常。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2h血糖<8.0mmoL/L,HbA1c<7.0%或6.5%;血糖控制较好:空腹血糖6~8mmol/L,餐后2h血糖8~10mmol/L,HbA1c<9.0%;超过上述值为血糖控制差。因此,临床上对于患者的治疗目的着重于严格控制代谢,尤其是高血糖症,纠正肥胖和高血压等并存症,促进β细胞功能恢复,保证正常生长发育与妊娠过程,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自从93年美国多中心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临床研究(DCCT)结果发表以来,严格控制高血糖可以明显减少各种慢性并发症50%~70%,已为各国糖尿病医务人员所接受而不再怀疑。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对糖尿病的治疗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把血糖控制好,糖尿病患者才能更好的治疗糖尿病,才能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许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良,大多为肥胖体型,尤其是腹部肥胖者居多主要是饮食结构不合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正确合理的健康教育,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认知、态度、行为发生变化,从而提高对自身健康的维护能力,促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要加强沟通,增强信心。长期的、稳定的、持续性的、严格的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的核心目标。糖尿病患者只有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坚持体育锻炼,配合治疗才能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要调整饮食结构,制订个体化饮食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以低糖、低脂、低蛋白、低热量为好。根据标准体重、体型及活动强度确定每日所需的总热量,然后根据自己的生活条件、习俗等制定出个体化的饮食方案,才能有效的控制血糖。温馨小提示:北京瑞京糖尿病医院的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除了饮食控制外,还要加强运动,要制订适合自己的个体化合理运动方案。合理适当的运动可以减轻胰岛负担,使血糖下降。还要正确合理的用药,定期监测血糖,经常与医生进行沟通,对糖尿病治疗是有很好的帮助的。糖尿病具体防治措施如下:(一)宣传教育由于约有半数以上的早期患者并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常不能及时确诊和得到防治,因而要大力开展糖尿病宣传教育,让已确诊的患者了解糖尿病并逐渐熟悉饮食,运动,用药和尿糖、血糖监测等基本措施的综合治疗原则,配合医务人员提高控制质量;让>50岁的对象,尤其是前述高危对象,每年做一次餐后2小时的血糖筛选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