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输血河南省人民医院输血科燕备战输血的基本目标安全有效倡导和实施合理输血成分输血WHO2002-3年重点工作WHO总干事在执委会上提出疟疾AIDS和结核吸烟问题母亲健康血液安全精神健康癌症心血管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道疾病食品安全输血可能传播的病毒性疾病HIV-1,HIV-2艾滋病HTLV-I,HTLV-II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肝炎病毒肝炎HBV,HCV,HDV,HEV,HGV?HAV巨细胞病毒,EB病毒多器官受损,常见肝脏受损脘病毒prion?新克-雅氏病细小病毒B19再障慢性溶血性疾病白血病输血病毒安全性现状目前输血已非常安全离绝对安全还有相当距离由于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的特点和严重后果,尽管发生很少,但需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继续努力可以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性WHO输血安全战略建立国家协调的采供血系统并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从低危人群无偿献血者采集血液严格筛选检测血液HIV-1/2-AbHBsAgHCV-AbALT梅毒合理用血合理输血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输血积极治疗可能导致需要输血的疾病应用输血替代治疗减少输血需求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只给需要输血者输血输血量--足够输血量才能达到预期疗效避免给病人输注其不需要的血液成分成分输血去除不需要的有害成分--除白细胞过滤成分输血优点提高疗效一血多用,充分利用宝贵血液资源减少不良反应和付作用有利于血液保存和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成份输血优点减少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减少经输血传播病毒的危险-病毒在各血液成份中的分布不均白细胞>血浆>血小板>红细胞-为病毒灭活创造条件减少输入可引起输血反应和过敏反应的血液成份-白细胞-血浆蛋白儿科成分输血的意义儿科输血主要适应证是纠正严重贫血应输红细胞悬液儿科病人血容量小对循环过载耐受性差慎用全血全血和红细胞的比较组成作用不良反应血容量过载免疫反应过敏反应输血相关传染病慢性贫血的输血慢性贫血时的机体补偿机制血粘度降低血流量增加2,3-DPG升高氧离曲线右移血液在组织中氧释放增加Hb降低到50%时才会出现代偿不全慢性贫血的输血原则只需输红细胞提高Hb不应输全血只有出现明显症状(代偿不全)时才考虑输红细胞输血目的是提高Hb以保证组织供氧,不需要将Hb提高到正常值不必要的输血将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急性失血时机体的代偿功能心博出量增加储存血进入循环组织间液和白蛋白进入循环(约1升/小时)供非重要器官和组织的动脉收缩以维持血压组织从血中提取氧增加(正常时仅25%)骨髓制造红细胞等增强肝脏血浆蛋白合成增强急性失血时的输血血容量减少-----引起循环改变和Hb降低----携氧功能改变处理原则:纠正血容量,控制出血--晶体或(和)胶体扩容---考虑输注红细胞红细胞输注的理论基础急性失血时代偿性增强造血-红细胞制造15ml/日增至50ml/日-白蛋白制造增强50%以上相当于400-500ml血浆/日一般情况下主要需补充红细胞,血浆蛋白能通过机体自身增强制造很快补充新鲜全血的缺点新鲜全血不全血小板,颗粒白细胞很快失活凝血因子白细胞(淋巴细胞)的危害输血反应的主要原因PT-GVHD病毒危险相对较高和输血相关的婴幼儿特点血容量每公斤体重平均血容量较成人大新生儿100ml/kg3月70-75ml/kg总血容量小,容易发生循环过载Hb2-3月时婴儿生理性贫血婴幼儿贫血的输血重视预防和积极治疗贫血以减少输血需求预防,包括尽可能减少医源性失血性贫血积极治疗贫血不能仅根据Hb水平决定出现代偿不全,组织供氧不足时才应考虑输血应输红细胞输血量效关系4-5ml红细胞悬液(6ml全血)/kg体重提升Hb10g/LWHO建议的儿科输血指证Hb4g%(血球压积12%)必须输血Hb4-6g%(血球压积13-18%)组织供氧不足时应输血酸中毒(通常引起呼吸困难)意识不清儿科输血首次输血量10ml红细胞悬液/kg体重根据输血后疗效和病情决定是否需再输血输血速度一般情况下0.5-1.5ml/分严重营养不良,伴心肺功能不全者应慢速输注0.25-0.75ml/分CMV和儿科输血新生儿和婴儿属CMV易感人群需输CMV(-)血指证新生儿体重<1200g抵抗力差母亲CMV抗体阴性或状态不明患儿CMV抗体检测阴性者CMV阴性血获得CMV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