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疗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处理在理疗治疗过程中会出现理疗反应,理疗反应是指理疗过程中出现的一时性局部病变加剧或伴有一些轻微的全身症状的现象,理疗反应的症状分为正常反应和异常反应。一、正常反应在进行急性炎症治疗时,治疗局部会出现温度升高、肿胀明显疼痛加剧、功能障碍等现象。这是因为许多物理因子的作用可使治疗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强、代谢亢进,因而使组织修复加强。但这些现象可在随后的理疗中很快消退,所以也称之为一过性反应正常反应一般出现在治疗3-5次及14-20次阶段,1个疗程只出现1次反应,反应期为3-5天。二、异常反应1、全身异常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头晕、头痛、全身出汗、心慌、食欲不振、病情波动或恶化等现象,称过度刺激现象.2、局部异常反应(1)皮肤丘疹性皮炎:多见于直流电离子导入、低频电、紫外线、蜡疗等。(2)烫伤、水疱或灼伤:多发生于热疗、光电疗等。(3)电光性眼炎:多发生于紫外线治疗时,患者或工作人员眼部保护措施不当。针对理疗反应,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掌握理疗仪器的操作,也应做好理疗过程中突发异常反应的预防与处理。那么出现异常反应后工作人员需做到以下几点:1、找出原因,及时消除危险因素,以免造成更大的错误;2、及时通知医生,以争取最快的速度对症处理;3、及时与病患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以免矛盾扩大;以下是具体的理疗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应处理:1、电疗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1)皮肤丘疹性皮炎:多见直流电离子导入、低频电、等;常见原因:皮肤对导入的药物过敏,药物浓度过大,用量不当直流电、低频电电流密度过大,对皮肤产生刺激。处理方法:找出皮疹原因,对症处理,局部可用止痒药,并嘱咐患者勿刺激皮肤,重者停此治疗。(2)烫伤、水疱或灼伤:多发生于电疗等。常见原因:治疗剂量过大,如电流密度过大,时间过长;治疗区域的皮肤感觉障碍,血液循环障碍,术后疤痕,皮肤破损或有皮炎;高频电治疗时,治疗部位不平(骨突出部位),电极接头的橡皮破损,金属电极直接接触皮肤;低、中频电疗时,衬垫倒置,铅板脱出,导线及夹子的绝缘布破损,直流电的衬垫厚度小于1CM;处理方法:烫伤后最好用凉开水冲洗或用冰湿的布降低烫伤程度和局部温度,然后再涂上烧伤膏,若烫伤水疱大于1cm者,用空注射器将水疱内的液体抽出,覆盖75%乙醇纱布;若是小水疱,则用75%乙醇消毒,晾干后,涂2%的甲紫以防感染,高频电引起的灼伤,如没有水疱,可以冷敷或涂以油加以保护。2、磁疗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磁疗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有气促、心慌、发闷、恶心、嗜睡、失眠、血压升高等,轻者不需处理,可继续治疗,重者可减弱磁感应强度,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范围,改变磁疗方法等,磁疗的不良反应会随之减轻或消失,极个别仍不消失者停此治疗,不良反应随之消失。3、压力疗法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1)皮肤损伤原因:压力衣可对瘢痕造成摩擦,导致皮肤损伤,还会出现水疱和局部溃烂,尤其是新鲜疤痕。处理方法:可在压力衣下加一层纱垫,四肢可用尼龙袜做衬,减少压力衣和皮肤之间的摩擦,出现水疱后,抽出其中液体,涂以龙胆紫。只有破损严重或创面感染时才解除压力。(2)过敏原因:一小部分人可能对织物过敏,发生皮疹或接触性皮炎。处理方法:可加一层棉纱布进行预防,过敏严重者可考虑其它方法加压。(3)瘙痒加重尤在起始的1-2周。原因:可能与织物的透气不良、皮肤出汗、潮湿、化学纤维的刺激有关。处理方法:一般无需特殊处理,瘙痒可在压力作用下减轻。(4)肢端水肿原因:主要因近端使用压力而导致肢体远程血液回流障碍,造成远程肢体水肿,如压力臂套可导致手部肿胀。处理方法:如近端压力较大,远程亦应加压治疗,如穿戴压力手套或压力袜。(5)发育障碍见于儿童,国外及香港均有压力治疗影响儿童发育的报告,如颌颈套引起下颌骨发育不良而后缩。此外,如压力使用不当(如未使用支架保护)可引起手部掌弓的破坏、鼻部塌陷、胸廓横径受损出现桶状胸等。处理方法:预防为主,使用压力垫和支架保护易损坏部位,如鼻部、耳部、手部等。有专家建议儿童头部压力不应过大,且以每天穿戴不超过12小时,以免下颌骨发育不良而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