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输血输血的意义输血的意义•抢救生命•财产补充血容量•增加携氧能力•提高血浆蛋白•改善凝血功能输血的种类输血的种类•自身输血•异体输血•同型全血•成分输血•血浆增量剂输血的适应证输血的适应证•急性出血•贫血•低蛋白血症•重症感染•凝血机制障碍急性出血急性出血•失血量<总血量10%(500ml)者,通过机体自身组织间液向血循环的转移而得到代偿,临床常无血容量不足的表现,不需要输血;•失血量<总血量20%(500~800ml)时,应根据有无血容量不足的临床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同时参照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选择治疗方案;急性出血急性出血•失血量>总血容量20%(1000ml)时,除有较明显的血容量不足、血压不稳定外,还可出现HCT下降;通常以HCT30%~35%作为缺氧的临界值,除输入晶体或胶体溶液补充血容量外,应输入浓缩红细胞(CRBC)以提高携氧能力。原则上失血量在30%以下时,不输全血;超过30%时输全血与CRBC各半,再配合晶体和胶体液及血浆以补充血容量。急性出血急性出血•失血量>50%且大量输入库血时,应及时发现某些特殊成分如清蛋白、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缺乏,并给予补充。输血途径输血途径•动脉输血•静脉输血•间接输入法•直接输入法•周围静脉•中央静脉输血速度输血速度•成人一般控制在5~10ml/min;老人或心功能较差者要调节到较低的速度(1ml/min);小儿10滴/分钟左右;•一次输血不应超过4小时,以免室温下引起细菌繁殖,每次以200~400ml为宜;•急性大出血时,则可经加压输血器快速输入或将朔料血袋卷起后行手工挤压输血。输血注意事项输血注意事项•严密查对•保存时间•血液预热•不加药物•加强观察自身输血方法自身输血方法•预存自身库存血•血液稀释回输•术中失血回输自身输血的优点自身输血的优点•不需要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能避免输血反应和并发症;•适于某些血型特殊的病人及血源困难者;•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循环;•节约血源;自身输血的禁忌症自身输血的禁忌症•血液已受污染(脓、菌、尿)者;•肿瘤有血液扩散者;•胸腹腔开放性损伤;•心、肺、肝功能不全者;•原有出凝血障碍者;•贫血者;成分输血种类成分输血种类•血细胞制剂•血浆成分•血浆蛋白成分新鲜全血+CPD-A蛋白冷沉淀血小板及除Ⅷ因子以外的凝血因子血浆,贮于-18℃或-36℃HCT75%~80%的浓缩红细胞贮于1~6℃血浆+70%血小板离心6h4℃下溶解离心血细胞制剂血细胞制剂•红细胞:(1)浓缩红细胞(CRBC)•(2)特殊红细胞制剂•白细胞制剂:浓缩白细胞•血小板制剂:(1)手工制备浓缩血小板•(2)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血浆成分血浆成分•新鲜冷冻血浆(FFP=freshfrozenplasma)•冷冻血浆(FP=frozenplasma)•冷沉淀(Cryo=cryoprecipitate)(三)血浆蛋白成分(三)血浆蛋白成分以血浆为原料,应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加工而成的制品。目前外科应用的主要是•人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浓缩凝血因子血浆增量剂血浆增量剂•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明胶类代血浆输血并发症输血并发症•早期并发症:(1)与血液质量有关的为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污染反应;(2)与大量快速输入库血有关的是心脏负荷过重、出血倾向、橘橼酸中毒、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氨中毒、体温过低;(3)与输血操作不当有关的如空气栓塞、肺微栓塞等;•晚期并发症:主要指输血传播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疟疾、梅毒、丝虫病、黑热病、回归热,以及输血致敏等;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为2%;•多发生于输血开始后1~2小时内或在输血过程中及输血之后;•主要表现为畏寒、寒战和高热,同时伴有头痛、出汗、恶心、呕吐及皮肤潮红;血压多无变化;症状持续15分钟至1小时后逐渐缓解。少数反应严重者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发热反应发热反应--------原因原因•免疫反应:常见于经产妇或多次接受输血者,因体内已有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当再次输血时可与输入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而引发;•致热原:所使用的输血器皿或制剂被致热原(如蛋白质、死菌或细菌的代谢产物等)污染而附着于储血的器皿内,随血输入体内后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