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游戏在自闭症儿童治疗中的作用小组成员:潘涵瑶、杨淼、谢余、张琦、李跃伟[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自闭倾向儿童进行沙盘游戏治疗,尝试找出影响其自闭倾向的原因,探讨系统沙盘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一位有自闭倾向儿童进行系统沙盘游戏。结果沙盘游戏影射出儿童发展中的内心秘密;游戏治疗具有改善自闭倾向儿童现状的功能;并可以了解自闭症儿童内心给家长提供帮助自闭症儿童的依据。[关键词]特殊儿童自闭症沙盘游戏1问题提出1.1自闭症自闭症又称孤独症(autism),是一种因神经心理功能异常而导致交流、社会交往和行为三方面同时出现严重问题的综合征1。自从1943年玩0Kanne:首次以“情绪接触自闭性障碍”(Autisticdisturbancesofaffectivecontact)为题报告了n名自闭性障碍儿童的案例并于次年以“早期幼儿自闭症”(earlyinfantileautism)命名这些儿童以来,关于自闭症的研究己经有60多年的历史了。1.2沙盘游戏1..2.1起源:地板游戏——世界技术——沙盘游戏沙盘游戏疗法即箱庭疗法,主要是使用沙、沙盘以及有关人或物的缩微模型来进行心理治疗与心理辅导的一种方法。强调创造过程本身的自发性和自主性是沙盘游戏疗法的基本特点,充分利用非言语交流和象征性意义是沙盘游戏疗法的本质特征2。沙盘游戏疗法代表着多尔.卡夫(DoraKalff)创造的一种更适合于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精神分析疗法。它形成于大约本世纪五十年代,着重强调荣格化的技术,并把精神治疗和研究的边界推向非语言的王国。卡尔夫创立沙盘游戏,最初的创意是来源于英国作家威尔斯(H·G·Wells),的“地板游戏”,他将游戏的意义描述为:它不但使孩子们每天都在一起玩得很开心,而且还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建立了一种广阔的、激励人心的思维模式,走向未来的人将会从幼儿园的地板上获得新的力量。伦敦的一位儿童精神病学家玛格丽特·洛温菲尔德(Margaretlowenfeld),试图寻找一种方法以帮助儿童更好地表达“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内在情感或者身心状态。她在自己的新诊所中添置了两个沙盘,孩子们把地板上摆放的玩具和模型放到沙盘中,这便是后来的“世界技术”或“游戏王国技术”。此后,为了与游戏王国技术区别开来,多拉·卡拉夫将她在前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与操作命名为“沙盘游戏”。随着研究的深人,卡尔夫认识到沙盘游戏过程具有自然治疗特征。在此过程中,原型、象征和内在精神世界很容易表现出来,在一个自由、安全的氛围中表现这些客观存在可以促进整体性意象的形成,进而为自性的展现创造机会。卡拉夫进一步认为在沙盘中展示自性非常必要,因为自性是自我发展与加强的基础。当自我与自性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后,个体在整体上就会表现得更加平衡与得体3。1.2.2原理沙盘游戏疗法是以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心理分析的目的在于将意识与无意识的世界统合起来达到自性化,也即人格的整合。荣格还认为,只有当这一过程不受外界控制、不受分析师干预、自然而然地发生作用时,才能最完满地完成。沙盘游戏疗法就符合这样一个原理,在一个安全、不受干扰的环境下让患者的无意识投射出来,与意识进行无声的交流,并与治疗师的无意识在沙盘中碰撞、交流,从而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4。积极想象技术是荣格在工作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直接与无意识相接触的方法,沙盘游戏疗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积极想象技术的应用。在一个安全、安静的环境中,通过塑造和布置沙盘边框内的沙子,患者就可以建立一个与自己内在状态相对应的世界。通过自由、创造性地游戏,无意识过程就以三维的形式在一个图示的世界里显现出来。这样,在患者的第一个沙盘布景中,意识与无意识的对峙、交流就开始了,之后通过一系列的游戏过程,无意识的能量逐渐释放,意识与无意识的对立逐渐转化,最终达到和谐一致,人格整合,也就是荣格所说的治疗的最终目标——达到自性化阶段4。1.3前景沙盘游戏自问世以来,逐渐获得国际临床心理学界的推崇,被公认为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与传统的儿童心理疗法相比,沙盘游戏特别适合儿童,目前国内外已经将其广泛运用于儿童诸多心理疾病的治疗5。由于沙盘游戏是一种非言语的、无意识层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