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说课稿安宁一中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沈从文的《端午日》这篇课文,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端午日》是苏教版七年级教科书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编者以民俗风情为主题分别编入了《端午日》等四篇课文,它介绍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这是一篇新编入的课文,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让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2、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①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②通过课文,分析作者描绘赛龙船的精彩场面,以及生动精炼的语言。③分析课文的详写与略写,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我把这篇课文放到了第三单元的开头,作为这一单元的开篇一课,所以我将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分析赛龙船的精彩场面描写上,主要是为学习这一单元的其他文章开一个好头。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赛龙舟精彩场面描写的赏析。4、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学习文章描写赛龙船场面时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二.说教法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探究练习让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文中找出自己的理解和答案,让学生学会自学。初一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观察力比较肤浅,缺少精确性、概括性,因此在授课中分析赛龙舟场面时,要避免学生盲目地去找去分析。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多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另外我还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教法,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习,并作出相应的规定,如在讨论的过程中,四人为一组,每人都要发表各自的看法,经大家讨论后形成系统、统一的结果。教师提问时,派出其中一人作为代表发言。三.说学法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我从这一目的出发,设置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主要就是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比如通过自我阅读、思考探究以及小组内积极探讨交流的方式,已达到上述目的。四: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共分为导入新课、正文引入、细节品读、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这六个环节。具体细节如下:1、导入新课先由一首描写端午节的诗歌来引出端午节,再让学生回忆本地区过端午节的各种习俗,最后,指出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这一过程计划用时3—4分钟。2、正文引入(1)预习检查:①检查学生对于作者的了解程度,教师做相应的补充和评价。②检查学生对文中部分字词的掌握情况,如一些字词的读音、写法、意思等。(2)诵读感知: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在阅读中思考以下问题:①茶峒人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②其中最吸引的是什么?说说理由。(3)交流讨论:在阅读的基础之上讨论上述问题。这一过程计划用时8分钟。3、细节品读在精读课文阶段,重点是细致的分析赛龙船的场面,其次是分析观看龙舟竞赛的人潮和竞追鸭子的赛事。在具体指导学生赏析这一段时,我采用多媒体和课文内容相结合的方法,来打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在图片欣赏中、课文分析中真切地感受到赛龙舟场面的激烈。结合文中语句,指导他们试用事物的具体特征去分析场面。虚实结合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我采用逐层深入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首先是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作者想象的句子,然后让学生假想如果身在现场会有怎样的想象,最后结合这个激烈的场面展开想象。正面侧面描写也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我仍然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到文中自主找描写观众的文字,并适时指出这种描写就是侧面描写。对于捉鸭子的场面我采取简略处理的方法,由图片再到文中语句。这一过程计划是25分钟。4、归纳总结在总结部分,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话:“以上,我们一齐随着沈从文先生去茶峒参观了他们的端午日风情。感受到了那里节日欢腾热闹的气氛。同时,我们也增长了不少知识,我们明白了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对于我们一个集体的重要性,真是不虚此行!5、拓展延伸这部分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活动(前提是时间充裕):端午节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