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基层民政工作专题调研一、基本情况二、开展调研情况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全过程,为高质量完成“规定动作”,结合实际搞好“自选动作”。一是抓好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学原著悟原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确保学习成效。二是搞好调查研究,在发现和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四到四访”提高调研质量,通过深入基层一线,到问题多的地方开展走访调研,把情况摸清楚,把症结找准。三是抓好检视查摆,深刻剖析检查自身问题。全方位对表对标,多渠道听取意见,多角度检视反思,查学风、查党性、查政绩观、查权责观、查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四是抓好整改落实,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聚焦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针对具体问题逐项整改。我镇民政队伍秉承“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群众解愁”的工作理念、加强镇民政机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镇民政机构建设,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镇民政机构建设,有利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按照充实、完善、规范、提高的基本思路。针对加强全镇民政机构建设,努力提高民政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进行调研。其中,主要包括:要完善和深化城乡是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推进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医疗救助的惠及范围和补助水平,完善及时救助,分类救助、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提高农村五保、发展基层民主,发挥村社区功能,筑牢基层社会稳定平台为重点,调研中寻找和发现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好做法,建立健全镇民政办事机构,加强人员配备,改善工作条件,从体制机制上构建镇民政服务平台,全面承担起为民服务的职责针对性开展了调研。三、民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机构建设缺位,基层力量薄弱。镇民政机构业务工作量大、日接待群众多、专业人员匮乏,村一级民政队伍且多为第1页共5页兼职。二是人员调整频繁,业务知识匮乏。熟悉和准确掌握民政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是干好民政工作的基础和关键。据统计,全镇民政工作人员共有13人,参加过县及以上专业知识培训的2人,未参加过任何形式培训的有11人、占全镇民政工作人员数的15﹪、占乡镇总数的85﹪,形成了“上面守营房,下面流水兵”。由于镇村民政工作人员频繁更换,业务知识匮乏,镇村民政工作无连续性,其结果必是“一年忙到头,万事理不清”,严重影响了我镇民政工作的正常运转。三是民政职能增多,队伍兼职过多。民政是为民之政,和谐之基。进入新世纪后,民政职能逐渐增多,尤以社会保障任务繁重。至目前,我镇有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xxx户、20XX,五保供养对象xx人,年均发放各类民政优待抚恤、定补救助款物过八百多万元。随着社会保障措施的到位,民政服务对象、各类款物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眼下乡镇民政工作人员普遍兼任残联工作,此外还要住村参与各项中心工作。人员过少,任务加重,兼职过多,势必对乡镇落实民政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深度和广度带来严重影响,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注定大打折扣。四是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多,清理核查任务重。①、存在“人情保”等违规现象。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因人情关系等原因,没有按照低保标准认真核实,草率估算,随意填报,将个别不属于低保对象的家庭确定为低保对象。一些村没有组织人员评议低保户资格,而由支书或者主任直接指定,“人情保”、“关系保”、“保人不保户”、“家庭共同成员分户申请”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②、群众监督制度没有落到实处。在实际操作中,对部分低保对象的纳入,特别是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及张榜公布等环节,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执行,影响了低保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度。③、存在重入保轻退保现象。贫困户列入低保,脱贫后退出低保比较少。自推行低保政策以来,退出低保的人,除个别死亡的和极少数由于群众举报退出的外,几乎没有其他退出人员。五是低保准入把关难度大。目前我镇民政部门采用“家庭人均收入”的办法来确定低保对象,由于目前城市居民就业的多样性和隐蔽性,申报低保对象的收入情况很难掌握,如果他们通过隐报、瞒报等掩盖自己的实际家庭收第2页共5页入,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