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衰的临床分类1.急性左心衰竭:(1)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3)高血压急症(4)急性心瓣膜功能障碍(5)急性重症心肌炎和围生期心肌病(6)严重心律失常根据急性心衰的病因、诱因、血流动力学与临床特征作出的分类,便于理解,也有利于诊断和治疗。2.急性右心衰竭3.非心原性急性心衰(1)高心排血量综合征(2)严重肾脏疾病(心肾综合征)(3)严重肺动脉高压(4)大块肺栓塞等急性右心衰竭的病因和病生机制急性右心衰竭多见于右心室梗死、急性大块肺栓塞和右侧心瓣膜病。右室梗死很少单独出现,常合并于左心室下壁梗死。患者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右心室功能障碍,其中约10%~15%可出现明显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急性大块肺栓塞使肺血流受阻,出现持续性严重使右室后负荷增加和扩张导致右心衰。右侧心瓣膜病所致急性右心衰竭不常见,且多为慢性右心衰竭,只有急性加重时才表现为急性右心衰竭。急性左心衰竭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心衰标志物:B型利钠肽(BNP)及其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浓度增高已成为公认诊断心衰的客观指标,也是心衰临床诊断上近几年的一个重大进展。其临床意义如下:(1)心衰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BNP<100ng/L或NT-proBNP<400ng/L,心衰可能性很小,其阴性预测值为90%;如BNP>400ng/L或NT-proBNP>1500ng/L,心衰可能性很大,其阳性预测值为90%。急诊就医的明显气急患者,如BNP/NT-proBNP水平正常或偏低,几乎可以除外急性心衰的可能性。(2)心衰的危险分层:有心衰临床表现、BNP/NT-proBNP水平又显著增高者属高危人群。(3)评估心衰的预后:临床过程中这一标志物持续走高,提示预后不良。急性左心衰竭严重程度分级临床程度分级适用一般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分级皮肤肺部音啰Ⅰ级干、暖无Ⅱ级湿、暖有Ⅲ级干、冷无/有Ⅳ级湿、冷有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流程基础心脏病史、心衰的临床表现、心电图改变、胸部X线检查改变、血气分析异常(氧饱和度<90%)、超声心动图考虑肺部疾病或其他疾病初步诊断(拟诊)BNP/NT-proBNP明确诊断,并作出心衰分级、评估严重程度、确定病因初始治疗有无正常异常进一步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处理流程一般处理:体位、四肢轮流绑扎等吸氧(鼻导管或面罩)药物:呋塞米或者其他襻利尿剂、吗啡、毛花甙C和氨茶碱或其他支气管解痉剂根据收缩压、肺淤血状态和血流动力学监测,选择血管活性药物包括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缩血管药物等根据病情需要采用非药物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无创性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和血液净化等动态评估心衰程度、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初始治疗进一步治疗急性心衰的治疗急性左心衰竭血管活性药物的选择应用收缩压肺淤血推荐的治疗方法>100mmHg90~100mmHg<90mmHg有有有利尿剂(呋塞米)+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类、硝普钠、重组人B型利钠肽、乌拉地尔)以及左西孟旦血管扩张剂和(或)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左西孟旦)此情况为心原性休克。(1)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主要采用床边漂浮导管法)下进行治疗;(2)适当补充血容量?(3)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胺,必要时加用去甲肾上腺素;(4)如效果仍不佳,应考虑肺动脉插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和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和心室机械辅助装置;PCWP高者可在严密监测下考虑多巴胺基础上加用少量硝普钠、乌拉地尔急性左心衰竭的药物治疗1.镇静剂主要应用吗啡(推荐强度Ⅱa类,证据强度C级)2.支气管解痉剂一般应用氨茶碱,亦可应用二羟丙茶碱。(推荐强度Ⅱa类,证据强度C级)药物治疗3.利尿剂(推荐强度Ⅰ类,证据强度B级)4.血管扩张药物(1)硝酸酯类药(推荐强度Ⅰ类,证据强度B级)(2)硝普钠(推荐强度Ⅰ类,证据强度C级)药物治疗(3)rhBNP(新活素)该药近几年刚应用于临床,国内制剂商品名为新活素,国外同类药名为奈西立肽(nesiritide)。主要药理作用是扩张静脉和动脉(包括冠脉),从而降低前、后负荷。实际该药兼具多重作用,可以促进钠的排泄,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还可抑制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阻滞急性心衰演变中的恶性循环。药物治疗(4)乌拉地尔(推荐强度Ⅱa类,证据强度C级)5.正性肌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