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康复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向光权疼痛的定义疼痛与其他感觉不同,是一种与伤害及痛苦关联的令人讨厌的复合感觉。疼痛在强度(小、中、强)、性质(锐痛、钝痛或灼痛)、持续时间(瞬时、短时间、持续)和定位(体表、深部组织、定位明确或弥散)等方面有很大的变异性。因此,很难给疼痛下一个令人满意的明确定义。1994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StudyofPain,IASP)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疼痛提供躯体收到威胁的警报信号,是不可缺少的一种生命保护功能。但在病理条件下,疼痛是大多数疾病具有的共同症状,往往与自主神经活动、运动反射、心理和情绪反应交织在一起,给患者带来痛苦。事实上,慢性疼痛不仅仅是一种症状,它本身也可以是疾病,是临床的一大难题。病理性痛(慢性痛)病理性痛按其起因分为“炎症性痛”(inflammatorypain)、“神经病理性痛”(neuropathicpain)和“功能性痛”(functionalpain),在躯体和内脏组织均可产生。由于在病灶修复后疼痛仍存在,时程长达数月、数年乃至众生,因此也成为“慢性痛”,是临床的顽症。伤害性痛(急性痛)伤害性疼痛是生理状态下,伤害性刺激直接兴奋伤害性感受器引起的疼痛,因此也称为“生理性痛”。有的伤害性刺激(如针刺等)几乎没有引起组织损伤或只引起轻微损伤,疼痛是瞬时的,即使组织损伤严重(如一般手术创伤等),但损伤修复后,疼痛自行消失,疼痛持续时间不长。因此,也往往称作“急性痛”。而伤害性痛又可分为浅表痛和深部痛。炎症性痛由创伤、细菌或病毒感染以及外科手术等引起的外周组织损伤,刺激损伤细胞、免疫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和神经末梢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导致局部组织炎症。伴随局部红、肿、灼热感和功能障碍,出现强烈的损伤区的原发痛和损伤区周围的继发痛。神经病理性痛由创伤、感染或代谢病引起的外周神经、脊髓和脑损伤所造成,也表现为痛觉过敏、触冷诱发痛和自发痛。多发于临床多种疾病,如糖尿病、带状疱疹恢复期、腰段神经根损伤、艾滋病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疾病、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症和脑中风等。神经病理性痛又可分为: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疼痛(单一性或多发性神经疾病的疼痛、去传入疼痛、交感神经性疼痛)和中枢痛,它们的产生机制是多样和复杂的。这种由炎症引起的疼痛,表现为:1)对伤害性刺激敏感性增强和反应阈值降低的“痛觉过敏(hyperalgesia)”;2)非痛刺激(如触或冷刺激)引起的“触冷诱发痛(allodynia)”(也称为“痛觉超敏”);3)无刺激诱导而自发产生的“自发痛”。当炎症消失或组织修复后,炎症性痛随之减弱。功能性痛功能性痛是在没有明显的神经学病变和外周异常的条件下,神经系统功能和反应异常引起的疼痛。临床上见到的纤维肌痛、肠应激综合症、非心脏性胸痛和紧张性头痛(不包括偏头痛)等可以归入这一类。癌症痛癌症痛属于病理性痛的范畴,起因既包括炎症,也有神经损伤等多种因素(肿瘤组织侵润、压迫神经、缺血、脏器梗死、化疗和放射治疗的毒性等),是兼有炎症性痛和神经病理性痛的复合类型,机制更为复杂,因此具有特殊性。癌症痛的分类(一)按时间分类按疼痛出现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急性痛和慢性痛。1.急性痛是直接与癌肿诊断和治疗有关的急性疼痛或者因癌肿生长迅速而突发的急性疼痛,有明确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较短。2.慢性痛是指持续时间在3个月或6个月以上的疼痛,慢性痛是由于癌肿进展压迫脏器或脏器包膜膨大,压迫、侵犯神经而引起的疼痛。慢性痛的特征表现为自主神经系统的适应性反应,患者可不出现如急性痛那样的外显行为(outwardbehaviors),但可导致其他慢性疾病行为表现,如抑郁。(二)按解剖学分类癌痛按解剖学可分为躯体痛(somaticpain)、内脏痛(visceralpain)、去传入神经痛(deafferentiationpain)等。这种分类法对于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1.躯体痛由于癌症压迫、侵润或转移引起神经纤维绞窄,肿瘤细胞梗塞实质内脏管道系统及阻塞血管所致。这类占癌痛大多数。疼痛特点是钝痛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