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www.lshospital.zj.cnContents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概念1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机制2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要素3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应用4www.lshospital.zj.cn1.概念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来源于灵长类动物神经行为学的研究,通过对灵长类动物一侧肢体的去感觉神经的传入,而发现了“习得性失用”(learnednonuse)现象。而克服“习得性失用”后,可以显著提高动物患侧肢体的功能水平。由此,这种治疗方法扩展到人类脑卒中和脑外伤的康复,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1.概念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movementtherapy,CIMT)通过强制装置限制健侧上肢的使用,强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患侧上肢,并短期集中强化,重复训练患侧上肢,同时注重把训练内容转移到日常生活中去,从而提高脑神经损伤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2.研究进程与理论机制在研究中发现强制性使用治疗中,患者出现了大量的使用性依赖大脑皮质功能重组,这种功能重组是该有长期疗效的神经基础。www.lshospital.zj.cn2.1研究进程中国.毕胜研究Glassman研究组Liepert教授研究组Kopp研究组Wittenberg研究组至今1963年提出研究进程德国的Liepert教授研究组,他们使用了6例进行强制性使用治疗的患者。发现在2周的治疗后,患侧肢体使用的皮质代表区域明显地扩大了。在后续的研究中,发现其运动功能进步大脑功能的改变持续6个月,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可以募集更多的支配患侧上肢神经元来参与活动。最后发现,在损伤灶周围,运动功能区发生了重塑现象。研究进程Wittenberg等使用TMS和PET研究CIMT疗法前后脑内功能重组的变化,发现在实施CIMT疗法之后,PET检查在动作任务的模式下,其小脑激活明显降低,而患侧大脑TMS兴奋的面积增大。研究进程毕胜等应用fMRI在CIMT治疗前,患手运动时可以发现对侧中央前后回、对侧额叶前部、同侧大脑皮质中央前回激活;健手运动时,以对侧中央前后回兴奋为主。经过强制性使用治疗后,患手运动时同侧和对侧大脑皮质广泛的激活,健手运动时,大脑对侧中央前后回的兴奋区域明显变小;在治疗结束2周后,患侧上肢运动时,患手运动时其同侧和对侧大脑皮质广泛的激活的现象明显降低,激活区集中在对侧的中央前后回,在健手运动时,又重新恢复对侧中央前后回兴奋区域。大脑皮质功能重组表现出使用性依赖的特点。2.2机制1CIMT限制了健侧肢体的活动,从而逆转了在急性期或亚急性期所形成的习得性失用的强化过程。2持续的反复的使用患侧上肢而使对侧大脑半球皮质支配上肢的区域扩大,同时同侧皮质出现新的募集。导致功能依赖性皮质重组,这是肢体功能持续改善的神经病理学基础。3.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要素3.1对象选择标准条件(中风后大约有25%患者符合此标准)①中风时间超过3~7个月以上。②年龄18岁以上。③患侧腕关节伸展>10°,拇指和其他4指中任何两个手指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展>10°,且动作1分钟内可重复3次。④患侧被动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屈曲和外展>90°、肩关节外旋>45°,肘关伸展<30°,前臂旋后和旋前>45°。⑤无严重的认知问题,例如:失语症、记忆力或沟通上的问题。⑥无严重药物不能控制的问题;⑦穿上吊带或夹板后能维持一定的平衡,有基本的安全保证。⑧坐、站以及如厕的转位能够自己独立动作,能维持静态站姿(可以手扶东西)至少2分钟。3.1.2手臂功能最低标准(中风后大约有25%患者符合此标准)①患侧腕关节伸展>10°。②拇指外展>10°,其他4指中任何两个手指伸展>10°。3.1.3手臂功能极低标准(中风后大约有25%患者符合此标准)极低运动标准是,他们用任何能控制的抓握形式从桌面上提起一条抹布,然后放下。3.2基本要素CIMT主要由3种要素组成:集中反复训练患肢的塑形训练;一系列用于提高生活环境中运动能力的行为技术;同时在整个治疗期间用手套或吊带限制健肢活动。3.2.1塑性训练塑形技术是指通过训练使患者获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一种行为训练方法。通过塑形,达到提高运动能力或行为能力的目的。其程序包括:①训练项目:选择能够暴露受试者运动功能缺陷的任务,如:a.特殊的关节运动。②从训练项目库中选出10~18个训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