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是否有益》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开卷是否有益》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第二次口语交际练习。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辩论,辩论的话题是“开卷是否有益”。通过辩论,希望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使学生明白只有读好书,才真正“开卷有益”。“开卷有益”这个观点容易找到材料,而“开卷未必有益”这个观点占有的材料不一定多,教师要帮助学生拓宽思路。除了“看了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这一点外,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从日常见到的不良现象引出话题。如:沉溺于看书,其它活动一概不参加;只看武侠书,只看一类书等。这样辩论时学生才有话可说。二、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现代化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根据课标精神,口语交际的教学,必须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必须注重双向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大胆实践,自主发展。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使学生学会通过具体事例陈述自己的观点,做到意思明白,语言流畅,态度大方。2、学生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抓紧疑点提出问题,展开辩论。3、激发学生辩论的欲望,通过辩论使学生明白只有读好书,才能“开卷有益”。四、教学流程为使辩论双方在活动中更好地运用口头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进一步明确小学生应该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精心创设情境为口语教学构建必要的环境和氛围,这是口语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举措。1、写“益”字,说成语。(1)先指名板书“益”字。(2)师:你们能说出几个含有“益”字的成语吗?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出“受益匪浅、精益求精、日益密切、开卷有益”等成语后,教师应抓住时机追问:“开卷有益是什么意思?”2、展示课件,解释成语课件出示:“开卷”打开书、本子,指读书;“益”是好处。“开卷有益”指读书总有好处。学生看课件后并认真读上几遍后教师说:“有人认为‘开卷未必有益’”,那些不健康的书看了反而有害。到底哪种意见对呢?请大家就“开卷是否有益”这个话题展开辩论。(二)自定观点,充分准备让学生自由选择辩论的话题,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单独思考,或找学习伙伴、同桌、老师交流。为下一步进行辩论作好准备。(三)思考辩论时的方法在学生进行了辩论赛前的热身活动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在口语交际中,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让人容易接受,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以下方法:摆事实、讲道理;举实例、说实话;重礼仪、讲文明。(四)分组讨论,合作学习1、正、反双方分组准备、合作讨论。2、围绕本组选定的基本观点,从各方面寻找理由。如:理论观点方面的论据——名言、警句、格言;事实论据——成功者的经验、做法,公认的事实等。3、讨论的过程中认真做好记录。(以便集中全组同学的意见作为证明自己所持有观点的材料)。(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搜集信息、筛选有用资料的能力)。(五)形式多样,展示个性各组推举代表,以各自不同的形式参加与全班交流,教师指导、调空。1、现场辩论。(1)双方先推举小组代表进行辩论。(其他同学在听、说、问、议等交流活动中,随时补充自己的见解。)(2)双方小组代表还可以自由挑选辩论对象进行个别辩论。2、专题采访。正、反双方各推荐一名小记者深入到对方小组进行专题采访(主题可由小组成员共同拟定)比如反方可向正方提出这样的问题:(1)请谈谈书的重要作用。(2)请列举名人读书获益的事例。(3)不读书会有什么后果等。正方也可以向反方提出问题。(六)评议总结,提高认识。辩论、采访结果后,要求正反双方各自从辩论陈述的理由、语言表达、文明礼仪等方面对对方的辩论加以评价,以达成共识师小结:至此,同学们对“开卷是否有益”的论题不再有根本的分歧,同时也明确了严选择、巧购书、读好书的意义。(七)强化实践,体验成功。1、向家人或朋友介绍自己参加辩论的做法和经验,反思自己的不足。2、把自己喜欢的有关书籍、名言、警句、格言等做成卡片,送给同学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