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聚醚硅油表面迁移行为对聚苯乙烯表面极性的影响VIP免费

聚醚硅油表面迁移行为对聚苯乙烯表面极性的影响_第1页
1/7
聚醚硅油表面迁移行为对聚苯乙烯表面极性的影响_第2页
2/7
聚醚硅油表面迁移行为对聚苯乙烯表面极性的影响_第3页
3/7
!!""#$"%$"&收稿,!""#$"’$"(修稿;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资助项目;!!通讯联系人,)$*+,-:./0/.12+.33453*456聚醚硅油表面迁移行为对聚苯乙烯表面极性的影响!钱浩%!!黄胜梅%林志勇%张莹雪!(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泉州7#!"!%)摘要利用变角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89:$;9<:)法和接触角,分析了聚醚硅油在聚苯乙烯共混物薄膜表面的选择性富集行为及对其表面结构和表面极性的影响,认为接触介质的表面性质是影响共混物中各组分产生选择性迁移扩散的重要影响因素4强极性介质的诱导作用可以在共混物表面层中产生剧烈变化的浓度梯度,而弱极性介质所产生的表面浓度梯度比较缓和4关键词变角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接触角,梯度浓度,诱导效应,聚醚硅油,表面结构,聚苯乙烯聚烯烃材料以其优良的综合性能,低廉的成本,在国民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4但由于这类材料表面能低,表面无极性或极性很弱,导致其表面润湿性差,在医疗卫生、印刷、粘结、生物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4因此表面改性成为提高其性能的重要手段,主要有等离子体改性、表面接枝法[%=&]等方法4但这些方法需要专用设备,成本较高,而且很难得到完整、均匀的表面改性效果4而通过表面改性剂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的方法,方便、实用,效果明显,成为目前改善聚烯烃塑料表面性质的重要方法4本文着重探讨了以聚醚硅油(>3-2?@.?AB,-,536?3,-)类大分子表面改性剂,利用其靶向链段引导大分子链在聚苯乙烯基体中迁移扩散的行为,研究了此过程的基本机理和重要影响因素,并对其表面结构做了深入分析4!实验部分!"!主要原料聚苯乙烯(CD),9EC)DF$#’,汕头海洋树脂有限公司,重均分子量!GH&I%"&;聚醚硅油(CDJ),实验室自制[’,#],!GH&KLI%"7,聚醚链段与硅油链段的重量比为&KML4!"#试样制备采用的是溶液铺膜法制备相应的聚合物共混物薄膜4将聚醚硅油和聚苯乙烯充分溶解在&’*N甲苯中,均匀铺展在玻璃模具中,待溶剂充分挥发后,揭取,薄膜平均厚度为%""!*4样品测试前,真空干燥!&.4!"$分析测试%K7K%共混物薄膜的表面组成利用O)PQD9R型红外光谱仪测试的变角89:附件测试,反射晶体为S6$D?晶体,薄膜用夹具固定在晶体表面4测试条件为分辨率!5*T%,扫描#&次4常规测试采用&’U的入射角,变角测试采用&"U,&"K’U,&%U,&7U,&’U,’"U,#"U的入射角4%K7K!表面接触角的测试利用VW!"""8型表面接触角测定仪检测,在滴加参比液(蒸馏水或二碘代甲烷)!*,6后,观测其静态平衡接触角,在同一薄膜样品的L个不同点测量,取其平均值4液滴体积为!!N,测量温度为室温4#结果与讨论表面通常是指物体与空气或真空的接触面,而界面往往是指两相物质之间的过渡区域,在本体系中,样品制备后,把样品直接从接触介质上剥离下来,进行各种测试和表征4这样就导致其界面直接和空气接触,因此,往往把这样的界面也称之为表面4#"!聚醚硅油组分在聚醚硅油%聚苯乙烯共混物表面的改性作用利用表面改性剂对聚合物表面性能进行改性时,小分子表面改性剂使用效率较高,效果明显,但改性效果不够持久,容易在外界环境中流失的重要缺陷4大分子表面改性剂由于其分子链较长,与基体链缠结较多,有效克服这一缺点,但同时导致其迁移扩散困难,使用效率降低4为了解决这一第!期!""M年!月高分子学报8W98CJNER):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聚醚硅油表面迁移行为对聚苯乙烯表面极性的影响

确认删除?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