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解剖器官名称解剖特点临床意义鼻腔窄,无鼻毛,粘膜柔嫩,富于血管易肿胀,鼻塞及损伤鼻窦婴幼儿发育差,2岁后上颌窦及筛窦才发育,额窦、蝶窦4~6岁发育婴幼儿很少患鼻窦炎咽部鼻咽部淋巴组织婴儿期较发达,腭扁桃体在1岁后逐渐增大上呼吸道感染时易引起局部脓肿及阻塞气道耳咽管宽、呈水平位,短而直上呼吸道感染易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喉婴儿呈漏斗形、腔窄、软骨薄、粘膜血管丰富感染时引起喉阻塞解剖特点(上呼吸道)器官名称解剖特点临床意义气管支气管腔窄,粘膜嫩,富于血管,纤毛运动差,粘液分泌少,软骨及弹力纤维少炎症时易受压,支气管狭窄阻塞肺泡弹力纤维发育差,间质旺盛血管丰富,相对含气量少,肺泡面积较小易间质炎症,通气代偿能力差纵隔相对较大,柔软富弹性受压时易易位变形胸廓呈圆桶状,肋骨水平位,胸廓活动度小,膈肌位置高,呼吸肌发育未成熟呼吸时胸廓运动不充分,膈肌运动障碍时易出现通气障碍解剖特点(下呼吸道)生理特点呼吸频率与节律呼吸型呼吸功能肺活量:指一次深吸气后的最大呼气量.小儿约为50~70ml/kg年长儿仅用肺活量的12.5%来呼吸婴幼儿需用30%来呼吸潮气量:指安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每分中通气量:指潮气量乘以呼吸频率.气体弥散:指氧和二氧化碳通过肺泡毛细血管的过程。因为CO2在体液的溶解度远远超过O2,其弥散能力远比O2大,因此,临床上所指气体弥散障碍是指O2而言。血气分析了解氧饱和度水平及血液酸碱平衡状态动脉血PH:表示血液酸碱度。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内氧所占压力部分正常值(80~100mmHg)10.64~13.3kpa动脉血氧分压<50mmHg,提示呼吸衰竭氧饱和度:指血液中Hb在一定的氧分压下与氧结合的百分数。正常0.95,0.85可发生发绀。衡量肺泡换气功能的重要指标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中溶解状态的二氧化碳分压所产生的压力。小儿:3.99~4.67kpa(30~35mmHg)成人:4,67~6.00kpa(35~45mmHg)衡量肺泡通气量的重要指标。型呼衰:PaO2<6.67kpa,PaCO2正常SaO2<85%型呼衰:PaO2<6.65kpa,PaCO2>6.65kpa,SaO2<85%呼吸道免疫特点咳嗽反射及气道平滑肌收缩功能差。IgG、A、M含量低,尤以SIgA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概念为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病因病毒占90%可继发细菌感染临床表现全身中毒症状:发热、头痛、乏力、纳差局部症状:流涕、咽痛、咳嗽局部体征:咽充血年长儿症状较轻,婴幼儿局部症状不显著而全身症状重两种特殊类型上呼吸道感染疱疹性咽峡炎:柯萨奇A组病毒感染特征性表现:咽腭弓、悬雍垂、软腭、扁桃体上有2~4mm大小的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咽结膜热:腺病毒感染特征性表现:发热、咽炎、结膜炎并发症诊断鉴别诊断:流行性感冒:有明显的流行情况,全身症状重。关节及肌肉酸痛,局部症状较轻,病程较长。某些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急性兰尾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概念由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所致的支气管粘膜炎症,临床上以咳嗽伴(或不伴)有支气管分泌物增多为特征。病因病毒或细菌多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咳痰体征:呼吸音粗糙,可闻干性罗音,湿性罗音不固定。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增浓支气管炎特殊类型年龄多见于是3岁以下、虚胖,往往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有类似哮喘表现,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喘息明显,呼气延长,双肺布满哮鸣音及中湿罗音。有反复发作倾向,随年龄增长,发病次数可逐渐减轻,甚至消失。少数发展为成人哮喘。治疗护理对症控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