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县红十字医院细菌性痢疾疫情应急处理预案一、前言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为国家乙类法定管理传染病,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有明显季节性。在流行季节可因食入污染食物或饮用被粪便污染的水源而引起食物型或水型暴发流行,严重影响人群健康。我区地处东部沿海,区民普遍有生吃或半生吃小海水产品的饮食习惯,极易引起该病的爆发流行。同时随着我州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日益增加,这也给该病的传播流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了有效控制细菌性痢疾的暴发流行,加强对重大和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特制定本预案。二、目的确保一旦发生细菌性痢疾的爆发流行和重大突发疫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三、爆发疫情判定标准在辖区范围内行政村组,3天内有10例及以上或学校、幼儿园一个班1天内出现3例及以上的病例或边区范围内出现1例及以上死亡病例。四、病例诊断标准病例诊断按照GBl6002—1995相关规定进行:1、疑似病例:腹泻,有脓血便或粘液便或水样便或稀便,或伴有里急后重症状,难以除外其他原因腹泻者。2、确诊病例:(1)、急性细菌性痢疾:a.急性发作之腹泻(除外其他原因腹泻),伴发热、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粘液便、左下腹有压痛;b.粪便镜检白血球(脓细胞)每高倍(400倍)视野15个以上,可以看到少量红血球;c.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临床诊断具备1、2项。实验确诊具备1、3项。(2)、急性中毒性细菌性痢疾:a.发病急、高热、呈全身中毒为主的症状;b.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惊服、烦躁不安、嗜睡或昏迷;或有周围循环衰竭症状,如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细速、血压下降或有呼吸衰竭症状;c.起病时胃肠道症状不明显,但用灌肠或肛门拭子呆便检查可发现白血球(脓细胞);d.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临床诊断:具备1、2、3项。实验确诊具备1、2、4项。(3)、慢性细菌性瘌疾:a.过去有细菌性痢疾病史,多次典型或不典型腹泻2个月以上者;b.粪便有粘液脓性或间歇发生;c.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或2。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或2加3项。五、预案启动条件凡在辖区范围内行政村组,3天内发生10例及以上或学校、幼儿园一个班1天内出现3例及以上的病例或辖区范围内出现1例及以上死亡病例。即启动本预案。六、对策与措施1、报告记录及初步核实接到疫情报告,要详细询问疫情发生情况以及报告时间、报告人、联系电话等,填写专用记录表格。初步判断疫情报告情况可靠,立即向应急管理职能科室和分管领导报告。确认必须启动应急程序的,应急小分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理。同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到达现场后进一步核实情况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病人数及波及范围对爆发或流行疫情进行核实诊断,对疫情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初步判断。3、采样送检根据需要对病例粪便、血样等及时采样送检。4、个案调查制订统一的病例定义,对确认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收集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可能的暴露史等资料。进行三间分布的分析,阐明病人什么时间发病,在什么地方居住或病人有什么特征。5、隔离治疗病人对所有已发现的细菌性痢疾病人和疑似病例,应给予积极的治疗。对重症细菌性痢疾患者应及时收治住院,并给予隔离。医院难以收治病人时,应设立临时隔离治疗点,就地隔离治疗病人。解除隔离标准:病人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培养每日1次,连续2次阴性。6、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管理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留验,观察一个最长潜伏期(7天),同时粪检2次,搜集带菌者并隔离治疗。7、消毒杀虫根据初步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消毒和污染物清除工作。病家和临时隔离治疗点中被污染的厕所、地面、餐具、衣物、用品等进行随时消毒,病人的粪便等排泄物要严格消毒处理。8、划定疫点或疫区疫点:与病人同门户出入的住户,或与病人生活上密切有关的若干户为范围;以疫点为中心并根据疫点位置与交通情况,以居民区或街道为范围,划定疫区。9、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开展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利用各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