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健康睡眠第六章健康睡眠3/213/21第一节睡眠概述第一节睡眠概述一、健康睡眠的概念一、健康睡眠的概念古人对于睡眠的认识历来有着两种对立观古人对于睡眠的认识历来有着两种对立观点:点:一种观点认为一种观点认为睡眠时精神活动暂时停止,睡眠时精神活动暂时停止,有如短暂的“死亡”有如短暂的“死亡”。。另一种观点认为另一种观点认为睡眠和醒觉时一样也有精睡眠和醒觉时一样也有精神的活动,不同的只是精神活动性质而神的活动,不同的只是精神活动性质而已已。。3030年代初一位法国生理学家给睡年代初一位法国生理学家给睡眠下了定义:眠下了定义:睡眠是“身体内部需要,睡眠是“身体内部需要,使感觉性活动和运动性活动暂时停使感觉性活动和运动性活动暂时停止,给于适当刺激就能使其立刻觉止,给于适当刺激就能使其立刻觉醒”这样一种状态。醒”这样一种状态。现在,睡眠的定义是:睡眠是指复发的惰性和不反应状态,睡眠时意识水平降低或消失,大多数的生理活动和反应进入惰性状态。二、睡眠的重要性1、睡眠剥夺导致最明显和直接的结果是出现嗜睡或思睡。2、睡眠剥夺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也有影响,但程度较轻。3、睡眠剥夺时,人体生化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但为了保持觉醒状态,机体所需的能量增加,导致甲状腺的活性增加。三、睡眠量的变化1、睡眠定额每个人的睡眠需要量称为睡眠定额。2、影响睡眠定额的因素包括:(1)遗传因素(2)生活环境3、睡眠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睡眠的质量可以用下列标准进行衡量:(1)入睡快,在10分钟左右入睡。(2)睡眠深,呼吸深长而不易惊醒。(3)无起夜或很少起夜,无惊梦现象,醒后很快忘记梦境。(4)起床快,早晨起床后精神好。(5)白天头脑清楚,工作效率高,不困倦。四、睡眠的功能科学把睡眠分为:慢相睡眠及快相睡眠两个过程,这两种睡眠互相交替出现,一个晚上大约循环交替4-6次左右。(一)促进脑功能的发育和发展(二)保存脑的能量(三)巩固记忆(四)促进机体生长、延缓衰老(五)增加机体的免疫机制1.规律的生活节奏2.良好的睡眠环境3.正确的睡眠姿势4.必要的午睡时间(六)保证健康睡眠(一)清醒状态(二)1期睡眠(三)2期睡眠(四)3、4期睡眠(五)REM睡眠期总结一下,人的睡眠过程主要包括:正常人夜间睡眠,首先从NREM睡眠期1期开始,逐步进入2、3、4期,再由4期依次回到1期,NREM睡眠期持续80~120分钟后,进入到REM睡眠期,这一过程就是一个睡眠周期,REM持续数分钟后,进入下一个NREM睡眠期,以后,平均每九十分钟出现一个REM睡眠期,两期循环交替,如此循环4~6个睡眠周期,结束一个晚上的睡眠。四、觉醒/睡眠节律高等动物这种与外界时间合拍的生命活动,包括了觉醒、睡眠、进食、躯体活动、体温、代谢和内分泌等,即使在完全隔绝了时间提示的条件下,这些活动仍然能以24小时为周期,活动的规律仍保持不变,这种节律活动成为觉醒/睡眠节律。选择选择五、常见睡眠问题(一)失眠症临床上通常指尽管有充分的睡眠条件和环境却存在对睡眠时间和质量不满足,并影响到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包括入睡困难、连续睡眠维持障碍、早醒、再入睡困难等1.引起失眠症的常见原因(1)环境原因环境影响失眠有两种情况:一是养成了某种与入睡相伴随的行为习惯二是环境不良因素对睡眠造成了直接影响,即真正的环境性失眠(2)心理、精神因素心理因素如焦虑、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心情不愉快等,都是引起失眠的重要原因。广义地说,任何躯体的不适均可导致失眠,包括一些本身与睡眠有关的疾病。如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周期性功能等(3)生理因素(4)药物因素饮酒、滥用药物、药物依赖和戒断症状均可引起失眠症。2.诊断和鉴别诊断医生倾听患者对于睡眠障碍的描述,多数可以很快诊断。只有复杂、少见病例、高度怀疑患者有睡眠呼吸障碍、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及其他运动障碍的患者,或对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进行睡眠多导仪等检查。诊断的主要依据包括:(1)主诉难以入睡,难以维持睡眠,或睡眠质量差(2)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3)为睡眠不足所困,表现出过分担心这种睡眠不足的后果(4)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