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病友群249158778成立了调整手术床的位置将手术部位正对层流区域的中心,以保持充足的通风,维持无菌环境国内的手术室几乎均为垂直层流,层流区域的中心位置应该位于无影灯的正下方将手术床尾部朝向吊塔,以利于氧气管道、电源线的连接,避免吊塔对手术操作区域的影响将手术床本身的调整归零,使手术床处于平直状态安放头部托板手术台上各种巾单仅铺在头部托板以下的床面,以利于调整头位或安装头架在床体面板上横行铺宽40厘米的布单,布单上缘距离头部托板下缘20-30厘米,用于固定病人双臂手术床左侧为麻醉区域(仰卧位和俯卧位手术)接病人进入手术间,病人头顶与头部托板上缘平齐连接各种监护用手术台上的横单固定病人双臂,使双臂位于手术床两侧边缘之内麻醉,然后将麻醉机、监护仪等移至手术床左侧理顺手术间内的各种管线手术显微镜的准备松开制动锁将显微镜移动至手术者左后方或后方位置接通电磁控制式显微镜的电源,待系统完成自检后按压电磁锁开关展开显微镜工作臂电磁控制式显微镜必须按压电磁控制开关释放电磁锁后,方可移动显微镜工作臂,否则会造成电磁控制装的损坏松开机械阻尼式显微镜的固定旋钮,调整阻尼至既可以自由移动显微镜工作臂,在术者不施加外力时又不会自行移动的适度松紧,展开显微镜的工作臂调整助手镜至术者左侧或右侧,以利于配合手术拧紧固定主目镜、助手镜、分光器等的固定螺丝将主目镜和助手镜的角度调整到术中操作时所用的位置清洁显微镜物镜、主目镜和助手镜根据具体的手术者和助手,调整主目镜和助手镜的屈光度、瞳孔间距视力(包括矫正视力)正常的使用者,目镜屈光度调整为零每一位使用者的瞳孔间距为固定值,要记住这一数值。国人平均为64毫米调整助手镜的图像方向,使之与主目镜的地理方位(东西南北)一致自动平衡显微镜工作臂对无自动平衡功能的显微镜,手动调整显微镜A、B、C轴(如部分徕卡显微镜)的平衡调整显微镜D(工作臂垂直方向)轴的平衡(如蔡司S88、部分徕卡显微镜)根据水平仪调整地平(如徕卡MS-2),以防止在移动工作臂时可能发生的旋转漂移启动手术显微镜录像系统的电脑,检查录像系统工作是否正常调整手术台的高度、角度、倾斜度以方便手术清除病人手术部位及其邻近区域皮肤表面的油脂等用手术贴膜覆盖面部、耳廓等部位,以防消毒液对其造成损伤面部贴膜要完全遮盖眼部(建议用3L等厂家粘合力较大的产品),保证不留潜在间隙贴膜仅能粘下少量眉毛和睫毛,眉毛和睫毛的寿命为6-8周。面部贴膜还要覆盖固定气管插管的胶布,以防消毒时浸湿导致固定不牢靠标记切口并固定在切口中部要做垂直于切口的横行标记,以便于缝合时对齐安放器械台,台面上缘应距切口下缘30-40厘米,器械台高度应高于手术野20厘米左右仰卧位头部手术左侧为麻醉区域右侧为手术护士手术床尾侧或手术床下方吊塔上放置电凝器和电钻主机将显微镜放置于手术者左后方或后方第一助手一般位于手术者左侧,这要求手术护士能够熟练配合手术消毒范围要足够安放头架绝大多数手术无需安放头架术中可以通过调整头部托板的角度或旋转病人头部,使手术显露更好也可在开关颅时与处理颅内病变时采用不同的头部位置,以便于操作,减少颅内积气等特殊体位或有特别要求的手术则要安放头架。但术中无法改变头部本身的位置,只能依靠手术床的调整来改变手术部位的显露铺无菌巾单注意手术台下方不要留有过长的巾单,以免影响术中对电凝、电钻脚控开关的操作根据手术者习惯放置吸引器和双极电凝,一般左手持吸引器、右手持双极电凝连接吸引器,检查吸引器的吸力,一般要求负压为40-60千帕连接双极电凝,开颅时双极电凝的输出功率调整为15-20颅内一般部位操作双极电凝的输出功率调整为10-15颅内关键部位如毗邻重要神经、血管、脑干、下丘脑、运动中枢等输出功率调整为8-10塑型动脉瘤颈、血管侧支出血的凝固止血等输出功率调整为6-8,有时需要更小检查双极电凝脚控开关是否清洁,控制是否灵敏连接电钻,测试电钻运转是否正常开颅时分段切开头皮可以减少出血对于颞浅动脉等位置恒定的血管,切开时注意深度不要损伤,可将其游离后牵向一侧;必须切断时可先予以结扎(如翼点入路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