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2013年10月17日疼痛定义•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WHO1979年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1986年)•“疼痛是第五大生命体征”——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主席JamesCampell•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2002年第10届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本小讲座的研究范围•各种急、慢性骨骼肌肉疼痛及骨科围手术期疼痛的处理;•不涉及对其原发疾病的诊断和处理疼痛的产生有害刺激压力热化学电组织损伤介质释放氢和钾离子,神经递质,激肽,前列腺素刺激伤害感受器通过传入通路传达到中枢神经系统疼痛产生过程疼痛形成的神经传导基本过程可分为4个阶梯。伤害感受器的痛觉传感(transduction),一级传入纤维、脊髓背角、脊髓一丘脑束等上行束的痛觉传(transmission),皮层和边缘系统的痛觉整合(interpretation),下行控制和神经介质的痛觉调控(modulation)。致痛物质•1、组织损伤:缓激肽,前列腺素,5-羟色胺,组胺,乙酰胆碱,三磷酸腺苷,钾离子,氢离子等•2、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物: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兴奋性氨基酸,一氧化氮,甘丙肽,胆囊收缩素,生长抑素•3、交感神经释放物:神经肽,去甲肾上腺素,花生四烯酸代谢物等•4、神经营养因子•5、血管因子:一氧化氮,激肽类,胺类•6、免疫细胞产物: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阿片肽伤害性感受器•产生痛觉信号的外周换能装置•分布于全身各种组织(毛发、指甲)•形态学上是游离或未分化的神经末梢,胞体位于背根神经节痛觉的传递•传导纤维:神经纤维根据其直径大小和电生理特征分为A类、B类、C类。其中Aδ纤维和C纤维传导痛觉。Aδ纤维兴奋阈值低,传导速度快,主要传导快痛。C纤维兴奋阈值高,传导速度慢,主要传导慢痛。•传导束脊髓丘脑束脊髓网状束脊髓中脑束脊髓颈核束脊髓突触后纤维束脊髓旁臂杏仁束脊髓旁臂下丘脑束脊髓下丘脑束•痛觉中枢皮层下中枢:丘脑、下丘脑以及脑内部分核团和神经元。整合、调控、感知。大脑皮质:312感觉区和边缘系统。感觉分辨和疼痛反映的最高级中枢。疼痛的分类•按疼痛发生部位分类:(Ⅰ)根据疼痛所在的躯体部位分类:头、面、颈、肩、胸、腹、腰、骶、上下肢(Ⅱ)根据疼痛部位的组织器官、系统分类:1、躯体痛2、内脏痛3、中枢痛•按疼痛的性质分类:刺痛:第一痛锐痛、快痛灼痛:第二痛慢痛或钝痛酸痛:第三痛难以描述,感觉定位差•按疼痛的原因分类:(Ⅰ)创伤性疼痛(Ⅱ)炎性疼痛(Ⅲ)神经病理性疼痛(Ⅳ)癌痛(Ⅴ)精神(心理)性疼痛•按疼痛的持续时间分类:急性痛的持续时间<3个月慢性痛持续时间>3个月•按病理学特征疼痛分类伤害感受性疼痛(nociceptivepain)和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pain)(或两类的混合性疼痛)疼痛的判定及评估•在疼痛诊断与评估过程中,应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确认患者是否存在以下情况–需要紧急评估处理的严重情况,例如肿瘤、感染、骨折及神经损伤等–影响康复的精神和职业因素,包括对于疼痛的态度、情感、职业特点等–对于上述临床、精神和职业因素需要同时进行干预处理疼痛评估方法•数字分级法(NRS)•疼痛程度分级法(VRS)•视觉模拟法(VAS)•面部疼痛表情分级(FPS)•McGill调查问卷数字评价量表•数字分级法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无痛–1~3轻度疼痛(疼痛尚不影响睡眠)–4~6中度疼痛–7~10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睡眠中痛醒)–10剧痛应该询问患者疼痛的严重程度作出标记或者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0级无疼痛•Ⅰ级(轻度)疼痛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Ⅱ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静药物,睡眠受干扰•Ⅲ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语言评价量表语言评价量表•一条实际为100mm的直线•0mm代表不痛,100mm代表痛•让病患在这条直线上垂直画一短线,代表他疼痛的位置•测量cm值视觉模拟量表视觉模拟量表•3~7yearsold脸谱量表脸谱量表•MPQ主要目的在于评价疼痛的性质,它包括一个身体图像指示疼痛的位置,有78个用来描述各种疼痛的形容词汇•感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