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neuropsychiatriclupuserythematosus,NPLE)(neuropsychiatriclupuserythematosus,NPLE)南京鼓楼医院免疫科南京鼓楼医院免疫科王红王红神经精神性狼疮是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弥漫神经精神性狼疮是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的弥漫性或局灶性或混合性损害的后果,也被称为狼性或局灶性或混合性损害的后果,也被称为狼疮性脑病或狼疮性周围神经病。疮性脑病或狼疮性周围神经病。这些病症有些是这些病症有些是SLESLE本身引起的,有些则继发本身引起的,有些则继发于如尿毒症、感染、高血压、药物等原因。神于如尿毒症、感染、高血压、药物等原因。神经精神性狼疮的发病率从经精神性狼疮的发病率从7.3—71%7.3—71%不等,一不等,一般大宗病例报告发病率较低。系统性红斑狼疮般大宗病例报告发病率较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神经精神症状多在发病的神经精神症状多在发病11年内出现,以精神年内出现,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的不足症状为首发症状的不足5%5%。。神经精神性狼疮的病理神经精神性狼疮的病理神经精神性狼疮的病理最多见的显微镜神经精神性狼疮的病理最多见的显微镜下改变为出血,梗死,脑内感染,伴发血管下改变为出血,梗死,脑内感染,伴发血管病变,包括血管透明性变,血管周围炎症及病变,包括血管透明性变,血管周围炎症及内皮增生,血管炎少见。内皮增生,血管炎少见。神经精神性狼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神经精神性狼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1遗传学及基因学1遗传学及基因学目前已有较多关于狼疮基因的研究,但目前已有较多关于狼疮基因的研究,但是神经精神狼疮的易感基因尚不十分明确。谢是神经精神狼疮的易感基因尚不十分明确。谢尚葵等[2]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尚葵等[2]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2组等位基因:DRB1*1501与DR2组等位基因:DRB1*1501与神经精神症状正相关,与阳性狼疮细胞负相关,神经精神症状正相关,与阳性狼疮细胞负相关,但是通过何种途径致病尚不清楚。但是通过何种途径致病尚不清楚。神经精神性狼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神经精神性狼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1遗传学及基因学1遗传学及基因学在以往回顾性的研究中发现SLE患者血浆同在以往回顾性的研究中发现SLE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升高,高Hcy会直接损害动脉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升高,高Hcy会直接损害动脉血管壁内皮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氧化血管壁内皮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氧化应激,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与动脉血栓形成有应激,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与动脉血栓形成有关。导致Hcy代谢异常最常见的基因缺陷是一种关。导致Hcy代谢异常最常见的基因缺陷是一种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的基因突变。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的基因突变。Afeltra等的研究发现该基因在SLEAfeltra等的研究发现该基因在SLE和非SLE的癫痫病人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纯合子/和非SLE的癫痫病人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纯合子/杂合子的变异,而且与SLE神经症状的癫痫发作杂合子的变异,而且与SLE神经症状的癫痫发作有关,在种族分布中以高加索人最常见。有关,在种族分布中以高加索人最常见。神经精神性狼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神经精神性狼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2神经特异性抗体2神经特异性抗体目前普遍认为,NPSLE发生机制主要是目前普遍认为,NPSLE发生机制主要是直接/间接的多种免疫机制作用的结果。NPSLE直接/间接的多种免疫机制作用的结果。NPSLE患者体内存在着以神经组织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患者体内存在着以神经组织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如抗神经元细胞膜、胞质和胞核抗体,抗灰、白质抗如抗神经元细胞膜、胞质和胞核抗体,抗灰、白质抗体等,它们可局部产生(如鞘内分泌)或通过削弱病体等,它们可局部产生(如鞘内分泌)或通过削弱病变的血脑屏障进入中枢。这些特异性自身抗体结合于变的血脑屏障进入中枢。这些特异性自身抗体结合于神经细胞,促进分泌细胞因子,继发炎症反应,可能神经细胞,促进分泌细胞因子,继发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