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金融市场质量指标评价体系本章的主要内容:2.1证券市场质量指标特性2.2不同交易机制下证券市场质量指标的比较2.3特定交易机制下不同交易者行为策略的比较2.4不同交易机制下交易者对透明度偏好的比较2.5市场结构设计的基本目标与原则2.1证券市场质量指标特性流动性透明性稳定性效率性鲁棒性交易成本不同交易机制交易制度存在着重要的形式上的差别,这种形式上的差别表现在市场的诸多操作程序和制度中,同时对市场质量也有决定性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市场的六个基本属性表现出来,即流动性、效率性、交易成本、透明性、稳定性和鲁棒性。前面所述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模型对证券市场的流动性、效率性和交易成本都有所涉及,下面将进一步分析并同时讨论其他几个特性。一、证券市场的流动性(1)证券市场的流动性,是指交易者在不使价格大幅度变动情况下迅速买进或卖出证券的能力,通常用市场深度来衡量,它是市场成功的关键。流动性好的市场对各种投资者更具有吸引力,对证券价格和市场有效地加工信息的能力都有影响。最终,流动性决定着市场的成功或失败。(2)证券市场的流动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是否完善,是不是随时能找到一个出清价格;二是价格对交易量的敏感度,即在不影响交易价格的情况下能对所有的交易量出清。市场深度越大,流动性越大;三是市场得以保证中小投资者为满足流动性需要而随时进行风险对冲这一功能的完善程度;四是指市场的容量指标,包括参与者人数、成交量的大小。(3)流动性不只指有形的交易能力,还包括市场的深度,即按现价交易的能力。在有深度的市场上,即使大数量的交易指令,也可以现在价格或接近现在价格成交。相比之下,如市场深度不够,指令越多,价格越需调整才能完成指令的交易。在这里,证券市场的微观结构又一次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持续进行交易的市场深度可能比限制指令进行定期交易的市场弱。即使定期交易迫使交易者等待,如果市场容量较深,也会较有吸引力。因此,有些市场把这两种交易——持续买卖和定期买卖——结合起来,以便促进这两种市场的流动性。市场深度和交易速度之间的权衡是设计交易系统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二、证券市场效率性(1)市场的效率更多的指信息的获得、传输及其在定价中的运用,反映信息融入价格的速度和准确性。市场的效率性有两个指标:一是信息容量指标,二是市场的连续性指标。一般来说,如果市场迅速而正确地把信息运用到定价中去,这个市场就是有效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许多交易者不能花费很多时间和资源去收集信息(仅仅指交易信息,即量价关系。不包括公司基本面的信息),往往需要依靠市场本身恰当反映价格方面的所有信息。对于信息不灵通的交易者来说,信息不充分的市场是缺乏吸引力的,因为这意味着交易可能在对其不利的价格水平上进行。所以信息充分的市场才能吸引投资者,增强市场的流动性。(2)微观结构通过向市场参与者提供信息服务以及依靠交易系统本身的性质,使市场在提高信息应用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果对近期市场活动不了解而且没有个人信息,交易者就只有依靠市场现行交易价格作为是否参与的信号。一方面,在有效率的市场上现行交易价格是一种足以反映真实价值的统计指标,另一方面,交易者还可以从关于近期交易行为的信息中获取收益。关于交易量、市场深度和最近价格变动的信息都反映市场活动的重要面貌,投资者可用以确定进行何种交易。(以上是说交易信息对投资者的影响;噪声交易者对价格的影响?)人们如果能获得信息,就会增加对市场的兴趣,减少交易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流动性增加。(3)竞价市场(连续指令竞价)的设计者假设市场上的所有参与者都是成熟的理性投资者,能够运用公开披露的市场信息,独立地对价格及其变动作出判断,反映在指令中,由市场去验证。市场组织者所要做的是保证市场的透明度,即信息的公开披露和交易程序的透明。而做市商制度则假设由做市商掌握信息,做市商可以迅速获得信息,并将其反映在报价中,公开在市场上去由交易者判断,交易者接受报价的程度将促使报价向公平价格接近。在做市商制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