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国塞旦妲型皇芒型苤查!塑!生!旦筮垫鲞筮!翅文章编号:1005—2216(2007)02—0147—02综述与讲座妇产科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与处理中图分类号iR71文献标志码:A棼力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常见于下肢,特别是左下肢。DVT是妇产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其妇产科术后总发生率为8%一13%,其中以剖宫产术后最为常见,其次为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后。1DVT的临床表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见于上下肢,妇产科术后DVT大约80%~90%都出现在下肢。下肢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曲张是下肢DVT的三大症状。但轻者仅感局部沉重,站立行走时加重,而抬高下肢则可缓解。全身症状一般情况下不明显,可出现低热,心动过速和身体乏力等症状。查体可发现下肢肿胀,压痛,腓肠肌牵拉阳性以及浅静脉充盈或怒张。2DVT的诊断有下列情况者可考虑DVT的诊断:(1)产科或盆腔手术后,特别是术后患者又有较长时间卧床不活动者。(2)起病较急,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后加剧,可伴有发热和脉搏加快。(3)查体可发现血栓部位压痛,腓肠肌牵拉阳性以及浅静脉充盈或怒张等体征。根据下肢肿胀的平面可初步估计静脉血栓的上界,一般小腿中部以下水肿病变在胭静脉;膝以下水肿疼痛为股浅静脉;大腿中部以下水肿为股静脉;臀部以下水肿为髂总静脉;双侧下肢水肿为下腔静脉。疼痛多为坠痛或钝痛,浅静脉曲张多为慢性期侧支循环建立的表现。(4)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和放射性纤维蛋白元测定有助于诊断,而静脉造影检查则可确定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可显示病变的深静脉管腔内有实质性回声,部分或全部占据血管腔。DVT急性期管腔明显增宽,血栓为实质性低回声。慢性期管腔变细,管壁增厚,血栓为实质性较强回声。探头加压后,静脉管腔不能被压瘪,深吸气时静脉管腔变化不明显,静脉搏动消失。放射性纤维蛋白元测定主要是利用”2碘标记的人体纤维蛋白原能被正在形成的血栓所摄取,并形成放射性,通过体表扫描而确定血栓形成的部位,特别是它能确定不易发现的深部较小静脉的血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妇科,广西南宁530021E-mail:lili@gxmu.net.cn栓,缺点是对于陈旧性血栓诊断价值不大。同时一些急性炎症所造成的纤维蛋白渗出也易误诊。经足背静脉顺行静脉造影是诊断DVT的最重要的方法,亦可行逆行静脉造影方法确诊。DVT常见的造影表现为深静脉显影完全中断,或造影剂呈不规则细线状通过而勾画出血栓的轮廓。代偿增粗的侧支循环向对侧或上方引流。但对小腿胫腓静脉血栓因其管径较细,常难以显示。3DVT的预防应从解决静脉淤滞和高凝状态二方面采取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二大方面。首先为机械预防方法,主要旨在促进下肢静脉血回流,简单的如鼓励患者及早多作踝关节的伸屈活动、抬高床脚,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尽可能早期下床活动。穿有压力阶差的长腿弹力袜时,踝部压力为18mmHg,大腿部为6—8mmHg,可以增进静脉回流,降低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1)踝关节活动和腓肠肌刺激。(2)外来性充气压迫法(EPC):使小腿间歇地受压,从而使静脉血流产生搏动度,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可以降低75%。EPC为无损伤性,安全有效,不致引起任何并发症。其次为药物预防法,主要是对抗血液的高凝状态,临床上应用的方法有:(1)小剂量肝素。(2)右旋糖酐:常用的右旋糖酐70和右旋糖酐40,可在术前和术中应用,也可在麻醉开始晨用500mL,静脉滴注,术后再用500mL,然后隔日用1次,共3次。但对年龄超过40岁,施行腹部择期性手术者,并无明显作用。(3)抗血小板粘聚药物:一般用潘生丁25mg,每日3次,肠溶阿司匹林0.39,每日3次,联合应用,效果较好。4DVT的治疗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期治疗主要是非手术疗法和介入为主,偶需手术治疗,而慢性期则对部分侧支循环建立不好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4.1非手术治疗4.1.1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需卧床休息1—2周,使血栓紧粘附于静脉内膜,减轻局部疼痛,促使炎症反应消退。在此期间,避免用力排便以防血栓脱万方数据·148·落导致肺栓塞。患肢抬高需高于心脏水平,约离床20—30cm,膝关节处安置于稍屈曲位。如抬高适宜,就不需用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开始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