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引言: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23号“保险的意义,只是今日做明日的准备,生时做死时的准备,父母做儿女的准备,儿女幼小时做儿女长大时准备,如此而已。今天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旷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不能做到这三步,不能算做现代人!”——胡适“如果我办得到,我一定要把保险这两个字写在家家户户的门上,以及每一位公务员的手册上,因为我深信,透过保险,每一个家庭只要付出微不足道的代价,就可免除遭受永劫不复的灾难。”——邱吉尔(英国前首相)《风险管理和人身保险》(A1)二版大纲二版逻辑结构:联系古今中外实际案例,分析从工业社会进入风险社会,风险的国际化趋势更加明显的特征及其影响。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的因工业化和技术进步带来的风险。风险的分配逻辑,国家、企业、个人三支柱,国家可以而且应该承担更多的风险管理责任,着重从制度和机制上控制和管理风险,而个人和家庭为了追求平稳、自在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需要更好、更全面的风险管理、财务规划,包括商业保险。风险管理的一般理论和方法,财务规划的一般方法,保险的基本原理和架构,人身保险所能管理的风险(生死病老残)、适用的产品(个险、团险;寿险、养老、健康),保险理财规划案例分析。一版上篇风险管理,包括前四章,偏重企业风险管理的范畴,二版调整至三章,大量压缩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内容和案例,增加了人身保险相关的内容。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全球化视角下阐述风险及风险管理的范畴、理论、方法和实践,新增风险管理备受重视的原因等。一版中篇保险概论分三章,内容与合同、监管等书的有关章节需要详略整合,表述统一。二版改为第四、五两章。第四章将保险职能与作用合并阐述,新增保险的本质,以及保险的基本分类、用浅显的例子阐明保险的数理基础。建议一版第六章第一节移至A2(道德)、A4(合同),第二节移至A4,将第三、四节融入二版第五章。二版第五章延用一版第七章,但纠正了原版第四节与前三节的逻辑结构问题,按照市场要素(需求者、供给者、中介、监管者)的体例逐一介绍,显得更为顺畅。一版下篇人身保险,包括第八至十章,为与企业年金、团体保险、产品等书相协调,二版改为四章,第六章第一节取自一般第八章第一节,第二节新增。第七章为“个人理财规划与人身保险需求分析”。第八章为个人与家庭人身保险。第九章为社会保险与企业员工福利计划。该部分删除了对个人产品、团体保险过细的介绍,增加了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的内容,加大了个人理财规划、人身保险与个人理财规划的关系。第十章为人身保险综合案例,分别从个人与家庭、企业团体角度举例,加强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第一章风险与风险社会本章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阐述风险的演进和重要特征,介绍风险的概念及其分类,突出国家、企业、个人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职责和所能发挥的作用,新增第三节“风险与社会变迁”,这是全书的重要基础。第一节风险的概念(《风险社会与秩序重建》第1章、段开龄《风险管理教育的发展》导言)一、风险的定义二、风险的相关概念(一)风险因素(物理风险、道德风险(事前与事后,纠正一版“道德风险”不当解释))(二)风险事故(三)损失三、不同概念的相互联系四、可度量的风险(足够大的样本量、同质性)第二节风险的分类(《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郑澯堂第1章)一、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二、财产风险、人身风险和责任风险三、企业风险、家庭风险和社会风险四、可管理风险与不可管理风险五、可保风险与不可保风险第三节风险与社会变迁一、风险与工业化二、风险与城镇化三、风险与市场化(市场经济)四、风险与全球化(《风险社会与秩序重建》第1章)五、风险与和谐社会其他参考书:《风险社会与文化社会》,《国家是风险的最后承担者》,德国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第二章风险管理概述(《个人风险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