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前列腺癌根治术(RP)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最有效的方法,而尿失禁则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十分棘手的并发症。据文献报道术后尿失禁的发病率达到0.8%~87%,差距如此巨大是由于尿失禁的定义以及手术技术的不同引起的[1]。其中超过90%患者术后一年能够达到控尿,仍受尿失禁困扰的约占5%[2]。尿失禁现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尿垫试验、尿失禁调查问卷等。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尿失禁的机制目前多认为是因为尿道括约肌损伤以及逼尿肌异常等因素引起[3]。临床上目前对于前列腺癌术后尿失禁有多种治疗方法,现综述如下。一、人工尿道括约肌(AUS)人工尿道括约肌仍被认为是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PPI)的金标准,目前任何一种治疗方法在尿控成功率方面都不能与其相提并论[4]。现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为AUS800型号,它主要由袖套、储液囊及控制泵3部分组成,以模拟人体括约肌。一般手术采取双切口,经会阴切口将袖套放置在尿道球部,后由经下腹部切口将储水囊放置在耻骨后隙或腹腔内,将控制泵置入阴囊,术后6周不可使用,以利于切口在没有尿道外压力的情况下愈合。AUS的研究应用较多,Lai等报道了116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植入AUS,平均尿垫使用由每天5.2块下降到1块[5];Kim等对124例(PPI患者占103例)植入AUS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AUS能使27.1%的患者不使用尿垫,52.0%的患者每天只用一块尿垫,有效率超过75%,随访(平均6.8年)的结果还表明AUS的远期疗效亦十分显著[6]。但是,AUS的应用也有很多局限之处,除了费用昂贵之外,还有多项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侵蚀、尿道萎缩、机械故障等。感染的原因主要是外源性器材植入或者手术部位细菌带入引起。AUS的袖套对尿道的压迫可引起局部尿道缺血,部分患者表现为尿道萎缩,严重可引起侵蚀。此外,有研究表明受过放疗的患者感染和侵蚀的发生率更高,但Sathianathen等通过对77例患者的研究未发现放疗患者感染和侵蚀发生率高,另外,各项研究都指出前列腺根治术联合放疗的患者行AUS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尿失禁治疗进展陶晶综述孙忠全审校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泌尿外科(上海200040)植入术亦有较好的疗效[5-7]。器械故障则与AUS的材料及长期使用有关。上述并发症常常导致AUS的移除或校正,这一发生率可达30%[5,6,8]。尽管如此,如果这些患者再次植入AUS,虽然再次发生感染和侵蚀的可能性比初次植入高,但仍有可能获得好的治疗效果[8]。为了减少并发症,AUS的构造和手术技巧仍在不断优化,临床上窄背袖套、双袖套的AUS应用正逐渐得到推广,此外诸如ZSI375等新型AUS临床应用也不断有报道。AUS在欧美国家应用较多,国内的数据则较少。廖利民等曾有15例(其中前列腺根治术后6例)植入AUS治疗的报道,患者亦获得较好的尿控[9]。二、男性吊带尿道悬吊术在治疗女性尿失禁方面有很好的疗效,同时在男性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方面的应用也获得了迅速发展。与AUS相比,吊带治疗有价格较低、损伤小,且能保持正常生理排尿而不需控制泵干预等优点。吊带对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疗效可靠。Cerruto等统计MEDLINE数据库的160篇文献的结果显示,男性吊带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平均随访15个月的尿控率为77.4%[10],Stern等对64例球部吊带悬吊术患者平均随访4年的结果显示有效率为42%[11],远期效果亦可观。有鉴于此,目前临床上对吊带的研究越来越多,各种新型吊带不断问世。然而吊带作为外源性植入器械,亦不可避免有各种并发症,目前临床报道的常见并发症包括感染、尿道侵蚀、会阴部疼痛、尿潴留等。吊带的治疗效果与吊带的材料密切相关,临床上应用的材料包括自体材料如自体筋膜,生物材料如猪真皮胶原,合成材料如聚丙烯网片等。自体材料虽然不发生排斥,但悬吊的力量往往有所欠缺[12]。Dikranian等以猪真皮胶原吊带和硅酮吊带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随访一年发现前者治愈率为56%,而后者为87%,表明合成材料在吊带应用方面有广阔前景[13]。另外,不同类型的吊带在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方面也有所差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男性吊带主要包括三类:骨锚定吊带、可调控吊带以及尿道后经闭孔吊带,分别简介如下。·综述·67(一)骨锚定吊带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