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广州市第十七中学化学科崔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了解水的离子积Kw的含义2.掌握c(H+)和c(O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初步学会有关水的离子积的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化学平衡的理论处理水溶液中的问题,进一步树立平衡观和离子观的思想。2.通过水的电离平衡分析,提高运用电离平衡基本规律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质疑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水的电离平衡的规律的总结体会事物变化的丰富多彩的内在美、自然界统一的和谐美以及“此消彼长”的动态美。2.通过水的电离平衡的学习,理解外因和内因对事物影响的辩证关系,建立矛盾的统一和转化的对立统一的自然辩证观。二、教材分析水的电离及水的离子积知识的教学,是学生理解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pH、盐类的水解以及电解食盐水等知识的基础,搞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本节教学的关键之一。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及溶液的离子积的教学,可使学生理解溶液酸碱性的本质,这是本节教学的另一个关键,也是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好素材。有关水的离子积的简单计算可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水的离子积,c(H+)、c(O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教学难点:水的离子积三、教学过程设计【复习提问】醋酸是弱酸,在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当改变以下外界条件:①加少量盐酸;②加适量水;③适当加热,对醋酸的电离平衡有什么影响?【引入】水是一种最普通而又具有许多特性的物质,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溶剂。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各种电解质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电离,这表明,在水分子与各种电解质的结构粒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并且,在相对分子质量接近的化合物中,水是熔、沸点较高的物质,这表明水分子间也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那么,水分子彼此间的作用是1否可能导致水分子也发生电离呢?【提问】阅读课本P45第5行至第7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回答】①水分子能够发生电离;②水分子发生电离后产生的离子分别是H3O+和OH-;③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所占比例很小。【板书】一、水的电离【讲解】根据无数精确的实验证明: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它微弱地电离出H3O+和OH-。H3O+叫做水合氢离子。水的电离是由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所以它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H2O+H2OH3O++OH-,或简写成H2OH++OH-。【提问】纯水中H+和OH-的物质的量及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回答】水电离生成的n(H+)≡n(OH-)、c(H+)≡c(OH-)。【讨论】水的电离与其它弱电解质的电离有何异同?【回答】不同点:水是“自身”作用下发生的极微弱的电离。相同点:均是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讲解】实验证明,在25℃(室温)时,纯水中c(H+)=c(OH-)=1×10-7mol/L,而一升水约为55.6mol。从以上实验数据更能体会为什么要把水看作极弱的电解质。【板书】1.水是极弱的电解质H2O+H2OH3O++OH-或H2OH++OH-【学生活动】写出水的电离常数表达式。【讲述】弱电解质水也会建立电离平衡。在一定温度下,水的电离达到平衡时,存在,由于水的电离极其微弱,电离前后H2O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K电离·c(H2O)也可组成一个新的常数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板书】2.水的离子积常数t℃Kw=c(H+)×c(OH-)【提问】观察下表数据t()℃0102025405090100Kw/10-140.1340.2920.6811.012.925.4738.055.0(1)从以上数据中发现什么递变规律?(2)以上数据说明温度与水的电离程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2【回答】温度升高,Kw增大。分析: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使c(H+)、c(OH-)增大,所以Kw增大。【板书】常温(25)℃时,纯水中:c(H+)=c(OH-)=1×10-7mol/LKw=1×10-14100℃纯水中:Kw=c(H+)×c(OH-)=1×10-6×1×10-6=1×10-12【讲述】可见水的离子积常数虽然是定值,但它是相对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这一数值要发生变化。如不指明温度,一律按常温考虑(即Kw按1×10-14计算)。【讲述】大量实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