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营养损耗,保证了皮瓣移位后组织、细胞不受损害,能及时与受区创面重建血液循环,故断蒂时间可提前。焦向阳等[3]研究表明移位后的真皮下血管网皮瓣5d后可建立良好血运。因其移位后既有通过蒂部的早期血供,又有丰富的血管网与受区基底创面相接,使断端相互开放而口径大小相近的微小血管自然吻合,故皮瓣血供重建较快[5]。我们认为术后8d断蒂安全系数更大,且断蒂前行皮瓣血运阻断试验,若无血运障碍表现,即证明断蒂后皮瓣可依赖重建的血运成活,此时可断蒂,否则最好延长断蒂时间,以保证断蒂皮瓣的完全成活。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克服了传统皮瓣术后外观臃肿的缺点,皮肤色泽、弹性、张力、柔软度均与全厚皮片一样,外形美观。由于保留了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的脂肪层,皮瓣后期收缩少,与肌腱粘连轻,滑动性好,且多不需要分指成形和后期皮瓣修薄整复,有利于手指术后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对手指皮肤脱套伤的修复最为适宜。髂腹股沟区作为皮瓣供区的优点:有比较恒定的旋髂浅血管供血,解剖恒定,血管口径粗,切取的皮瓣面积大,血管蒂长,血运丰富,移位方便;供区比较隐蔽,可直接拉拢缝合,患者易于接受。缺点:手术需分两次进行,对于掌指关节以上的皮肤脱套伤分叉手术较困难,对多指脱套伤皮瓣供区面积有限,难以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移位修复手指皮肤脱套伤后皮肤感觉差,外形仍欠理想,耐磨性差。4参考文献1范启申,主编.现代手外科显微手术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862287.2黄巍,宋业光,修志夫.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血运重建方式的实验研究.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0,16(3):1612162.3焦向阳,郭恩覃.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血供重建的实验研究.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2,8(3):2132215.4王晋煌,熊明根,司徒朴,等.皮瓣型皮肤撕脱伤修成暴露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回植创面的血循环变化分析.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0,12(1):42244.5杨苏,姜会庆,陈一飞,等.12例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移植的体会.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5,11(2):96298.(收稿:2005211209修回:2006202207)(本文编辑:周淑英)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何丽娜赵少平蒋文萍【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月,对23例外伤性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单纯或联合食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指动脉侧方岛状皮瓣、趾腹皮瓣及口止母甲皮瓣移植术治疗。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均获随访6~24个月。皮瓣血运、外观、质地均良好,拇指活动、对掌功能及皮肤感觉均恢复良好。结论不同皮瓣对于拇指软组织缺损修复有其适应证。手术时皮瓣选取适宜、设计合理,可以最小的创伤获得最佳的拇指修复效果。【关键词】拇指软组织损伤外科皮瓣修复中图分类号:R658.2R622.1文献标识码:B拇指功能占全手功能50%以上,与其他手指相比容易受到外伤。对临床上常见的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如处理方法不当,严重影响拇指外形及功能。因此,无论深部组织有无外露,皮瓣修复应作为治疗原则,这一观点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同[125]。2003年1月~2005年1月,我院对23例外伤性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作者单位: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河北唐山,063000)通讯作者:赵少平,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手外科及血管外科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7例。年龄17~49岁。左8例,右15例。受伤原因均为外伤所致。其中脱套伤11例,皮肤最大缺损第1掌骨中段以远,最小拇指指间关节以远;指腹损伤8例,缺损范围为拇指指间关节以远掌侧皮肤;指背损伤4例,缺损范围为拇指背侧掌指关节至甲根皮肤。伤后2~13h,平均414h手术。1.2手术方法食指背侧岛状皮瓣:该皮瓣是以第1掌背动脉为·59·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年第21卷第1期血供的食指背侧皮瓣。皮瓣轴点设计在拇长伸肌腱与第2掌骨背侧缘相交处,于深筋膜深面解剖分离皮瓣,并确保深筋膜完整及蒂内包含第1掌背动脉、筋膜血管网、浅层静脉和相对应的桡神经浅支。皮瓣修复于拇指皮肤缺损处,将皮瓣内的桡神经浅支与创面内的神经断端吻合,皮瓣切取范围310cm×210cm~415cm×215cm,供区游离植皮。本组4例指背损伤采用该皮瓣,其中2例脱套伤采用该皮瓣复合指动脉侧方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桡侧指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