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神经系统疾病诊疗常规—、化脓性脑膜炎[概述]化脓性脑膜炎(purulentmeningitis,简称化脑),系由各种化脓菌感染引起的脑膜炎症。小儿尤其是婴幼儿较常见。临床以发热、呕吐、头痛及精神改变等症状、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改变为特征。[病因]本病是婴幼儿时期较常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常见的病原菌有: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产气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三个方面:感染、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但不同年龄的小儿临床表现差异很大。l.儿童期起病急,有高热、头痛、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严重时有惊厥、昏迷。查体可有神志改变及脑膜刺激征阳性。2.婴儿期常先有发热、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或吐泻等消化道症状,继以嗜睡、烦躁、易激惹、尖叫、眼神发直、呕吐,常见惊厥。查体前囟饱满、布氏征阳性。3、新生儿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常为非特异性的感染中毒症状:体温升高或不升、少动、哭声弱、拒乳、呕吐、黄疸、呼吸不规则等症状,前囟膨隆出现较晚。4、并发症:硬膜下积液、脑室管膜炎、脑脓肿等。如化脑经正规治疗不见好转,或脑脊液好转时又出现发热、烦躁、呕吐及惊厥、前囟膨隆、颅缝裂开、破壶音阳性等应疑有硬膜下积液。如病情危重、惊厥频繁、呼吸衰竭,常规治疗效果欠佳,脑脊液培养出少见细菌等,应考虑脑室管膜炎。(二)实验室检查1、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增高。2、脑脊液检查典型的脑脊液改变呈化脓性:白细胞达数百至数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定量检查降低,蛋白增高。细菌涂片或培养阳性者诊断意义更大。3、细菌检查(1)脑脊液涂片离心沉淀物涂片及染色找细菌。(2)脑脊液培养快速病原学检测。4、酶谱测定脑脊液乳酸脱氢酸酶(LDH)、乳酸CRP及TNF测定与明显升高。无需常规检查。(三)辅助检查1、头颅“B”超。2、头颅CT无确诊意义,可协助鉴别诊断或检查并发症、后遗症[诊断标准]1、许多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与化脑相似,因而不可能仅从症状、一般体征来诊断化脑。必须重视神经、前囟紧张度,对可疑者应早作腰穿检查脑脊液进一步确诊。2、即刻进行腰穿的禁忌证。(1)颅内压增高征明显;(2)严重心肺功能受累和休克;(3)腰穿部位皮肤感染。3、对颅内压增高的病儿须进行腰穿时,可先静脉注射甘露醇,减低颅内压后30分钟再行腰穿,以防发生脑疝。[鉴别诊断]1、病毒性脑炎除有一般脑炎征候外,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不重。脑脊液外观清亮,细胞数可自0—数百个,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及蛋白质含量多正常,细菌学检查阴性。12、结核性脑膜炎多数起病较缓(婴儿也有急性起病者),常有结核接触史和肺部等处结核病灶。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状,细胞数多<500个,以淋巴细胞为主(早期可有短时期中性粒细胞为主),糖含量减少,蛋白含量增高;涂片无化脓性细茵可见,抗酸染色可找到结核菌,细菌培养或动物接种可进一步证实。3、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该类化脓性脑膜炎具有流行性,用于我国法定传染病,需及时诊治并采取预防措施。本病多在冬、春季节发生,且皮肤多有出血点或淤斑,必须依靠细菌学检查肯定诊断。4、Mollaret脑膜炎病因不明,反复多次发生的无菌性或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可找到Mollaret细胞,无阳性细菌学检测结果,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应与复发性脑膜炎鉴别。[治疗原则]1、抗生素(1)种类:使用抗生素的原则为选用抗菌作用强、易透过血一脑屏障、毒副作用低的抗生素。根据不同病原、病情、病人经济情况可分别选用青霉素、三代头孢菌素等。(2)剂量青霉素钠盐每日80-100万U/kg,头孢三嗪每日100mg/kg,青霉素总量每日不超过1200万U。其余不超过成人最小量。(3)给药方法间歇高浓度静脉给药(应用青霉素时浓度不能太高,速度不能太快),治疗过程中不减量。用药期间注意毒副作用。(4)疗程及停药指征症状消失,热退一周以上,脑脊液细胞数少于20×106/L,均为单核细胞。蛋白质及糖均恢复正常。一般推荐疗程根据致病菌结果而定。2、肾上腺皮质激素原则为早期、大量、短程。可用地塞米松每日0.6mg/kg,静脉注射,连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