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扭曲和萎缩的悲剧影片《菊豆》析奚佩秋一、囚禁生命活力的牢笼一一对封建传统文化的批y.1中国国民生命活力的扭曲和萎缩的悲剧是上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封生文化造成的。封建文化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鲁迅等一大批思想家、艺术家对它做过猛烈地批判,有力地配合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行。后来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未能深入、持续下去。封建文化是在小农经济和封建政治的华础上形成的,其核心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虽在其发展中吸取了道家思想、佛教思想,形成“三教合一”。但实质上是在濡家思想制约下吸收老庄思想、佛教思想中的消极部分作为儒家思想的补充。对与孺家思想相对立的有价值部分,如老庄思想中对现实的批判,相对论,反抗性却被排斥掉了。文化的核心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设计。儒家文化的理论墓础和核心观念是人性苦的“亲亲”。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儒家的仁爱与现代的仁爱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以“爱有等差”为前提的,非人人平等葵础上的爱。‘匕以肯定血肉之情、手足之情胜过其他一切感情为逻辑起点,强调血缘纽带关系是儒家文化的基础含义之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伦理是它用来规范社会人际关系的纲,它既是社会秩序,也是伦理关系的设计。儒家文化有着内在的难以克服的深刻矛盾。仁爱的目的是协调改善人际关系,培养人的善良本性,而“爱的等差”的前提却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疏离、扭曲,制造出人性恶。对纲常的强调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秩序,促进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纲常伦理对人性、人的生命活力的过份压抑,造成民族生命活力的衰退,最终导致社会的停滞和衰败。影片《菊豆》展示的正是儒家文化对人际关系的扭曲,造成人的灵魂的扭曲和萎缩导致的悲剧。既是文化性格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影片对今天走向现代化社会历史进程的中国人民,如何清除旧思想的影响,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重新铸造民族灵魂,有着深刻的启迪。影片的内容决定了它的凝重、冷峻、深沉、悲枪的基调。“青青白白”的不清白一一人际关系的扭曲年老体衰的杨金山却变相买来个年轻貌美的小媳妇,这便播下了悲剧的种子。是什么促使杨金!妇神差鬼使般这样做呢?正是上千年的儒家亲情思想造成的牢固的子嗣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他的毒害。侄子杨天青本来是他的同宗,但由于爱有亲疏。杨金山理直气壮地问:“他身上有我的血脉?”于是他不顾身体的衰老“赶造”亲生子。心情的急切又力不从心使他变成了性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993年第5期虐待狂。当他听到菊豆给他生了儿子时喜得发狂,但知道杨天白不是他的儿子时却要把他掐死,推到染池中淹死。菊豆与杨天青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合适的婚姻伙伴。但是,封建礼教不顾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是否合理,片面强调人际关系、婚姻关系的稳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社会、宗族、舆论,构成有形、无形的重压。正当的情感被逼进了反伦理的狭路,造成人伦关系的混乱:夫妻不象夫妻、叔侄不象叔侄、父子不象父子。而且彼此间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和仇恨中。人际关系表面严格遵循封建道德规范,青青白白;实际上却掩盖着不清不白。这正是封建道德伦理的另一个侧面。2、杨天青的走投无路一一生命活力的姜缩杨天青与菊豆的关系发展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是菊豆主动采取行动完成他们之间性爱的结合。每当菊豆要采取断然措施时,天青便拼命阻拦。他不让打死杨金山,更不让菊豆向杨天白揭出事情真相。菊豆要一起出走,他却觉得无路可走,只有消极等待,任人摆布,担惊受怕地过活。最后走投无路钻进地窖最后一次与菊豆做爱。实际是变相自杀。菊豆是影片中唯一有光彩的人物,她敢作敢为,但是她的反抗同样是可怜的,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最终找不到出路。封建专制社会制度、封建文北,一长期的压迫、钳制、毒害,造成他们灵魂的萎缩,生命活力的衰退。封建势力的罪恶不仅表现在对被压迫者肉体和尊严的占有,更叫怕的是对人的灵魂的扭曲和毒害,使人们失去开辟新的生活道路,创造新生活的能力,只能在生活和历史的恶性循环中过活。这是民族文化性格的悲剧,是更深层的悲剧。3、杨天白阴冷凶狠的目光一一人性恶的温床小小年纪的杨天白表情总是阴冷、呆滞、凶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