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实验二-自由沉淀VIP免费

实验二-自由沉淀_第1页
1/15
实验二-自由沉淀_第2页
2/15
实验二-自由沉淀_第3页
3/15
实验二自由沉淀实验水处理中的沉淀类型:自由沉淀:低浓度离散型颗粒——低浊水沉淀池凝聚沉淀:悬浮物浓度不高但有凝聚性能——二沉池初期、澄清池、高速沉淀池成层沉淀:悬浮固体浓度较高,沉速大的颗粒无法超越沉速较小的颗粒,形成清晰的泥水界面——高浊度水沉淀池、二沉池、污泥浓缩池上部压缩沉淀:浓度很高,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层颗粒间隙的液体被挤出界面——污泥浓缩池、二沉池污泥斗一、实验目的1.初步了解用累计沉泥量方法计算杂质去除率的原理和基本方法。2.比较该方法与累计曲线(或重深分析曲线)法的共同点。3.加深理解沉淀的基本概念和杂质的沉降规律。一、实验目的假定在一沉淀实验中,沉淀时间为t1,从沉淀柱底部取样测得的累计沉泥量为Wt,则Wt与原水样中悬浮物含量W0(总含泥量)之比就是临界沉速u0=H/t1时的总去除率。即0WWtE二、实验原理假定沉降颗粒具有同一形状和密度,由此得出两个关系式:(1)颗粒沉速us与颗粒重量m的函数关系式:(2)颗粒沉速us与颗粒数目n的函数关系式:式中:α、β、a、b——系数,与颗粒形状、密度。水的粘性等因素有关,其中α、β大于1ssaumum),(11),(sbsunun二、实验原理)1(0102BBAtuHrW020HrWtHu0)1(abA1B式中:经数学推导(略)得到:沉淀时间为t,临界沉速为累计沉泥量为:原水的总悬浮物含量(总含泥量)为:二、实验原理悬浮物去除率:BBAWWuEt0110悬浮物剩余率:BBAtuEP011二、实验原理01lglglguBPBAt二、实验原理lgPtlgu0BA1lg1B0lguxtPylgniiniiixnxyxnyxb1221bxay用最小二乘法求a,bxbya其中:niixnx11niiyny1101lglglguBPBAt1.实验装置——自由沉淀实验装置本装置由沉淀柱、水箱、水泵等部分组成。沉淀柱为有机玻璃制成,高150cm,内径15cm。三、实验装置与设备2.实验设备和仪器仪表(1)烘箱1台(2)分析天平(3)玻璃漏斗8个、100mL量筒8个、250mL锥形量杯1个、称量瓶(含中速定性滤纸)8个。(4)干燥器三、实验装置与设备1.从干燥器内取出8个烘干并恒重的称量瓶(瓶内放了一张滤纸),用分析天平称重并记下瓶加滤纸的总重量。2.取出称量瓶中滤纸,放入漏斗中,用水润湿滤纸。3.调配实验用原水,至调匀后开启进水水泵和进水阀由下沉淀柱底部向沉淀柱进水。当水面至120cm处时,关闭进水阀。4.开启沉淀柱底部取样阀用量筒取水样250mL作为原水水样。四、实验步骤5.在沉淀时间为5min、10min、15min、25min、35min、45min、60min分别取样250mL,共取7次样,连同原水水样共8个水样。6.过滤水样、过滤完毕后将湿滤纸从漏斗上取下放入称量瓶,再将称量瓶放入烘箱,在105℃烘至恒重。7.取出称量瓶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在分析天平上称重。四、实验步骤1.将实验结果记入下表取样序号沉淀时间t(min)沉淀高度H(cm)取样沉泥量Wi(g干重)累计沉泥量∑Wt(g干重)实验日期:年月日沉淀柱内径:cm原水样悬浮物浓度:mg/L五、实验结果整理取样序号去除率E(%)剩余率Pt平均临界沉速u0=H/t(cm/min)lgPtlgu0沉淀柱水样体积L原水样总含泥量g根据上表结果,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待定系数B和BA12.将实验结果记入下表六、实验结果讨论1.累计沉泥量实验方法测定悬浮物去除率有什么问题?如何改进?2.实验测得的去除率E与数学计算所得结果相比,误差为多少?误差原因何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实验二-自由沉淀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