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溶胶的运动性质�扩散�布朗运动�渗透压�沉降�扩散�布朗运动布朗运动公式(Einstein,1905)其中NA为Avogadro常数;η为黏度,r为颗粒的粒径。改式导出了位移与黏度、粒径、时间和温度的关系。rNRTtAxπη3=−布朗运动的验证J.PerrinSvedberg布朗运动的起因扩散的微观基础�胶体体系的渗透压半透膜是一种可以透过溶剂但不能透过溶质的膜。对于理想的半透膜,渗透压服从:McRTnRTV/==ππvan’tHoff公式可以利用之测算热力学稳定胶体的胶束聚集数和高分子的相对分子量。最大的优点是不受小分子与盐分的干扰。(无法测盐和小分子所引起的渗透压)渗透压的应用CMgKTff°=×==Δ0037.050000/1086.1/测定分子量:如对于相对分子质量的50K的高聚物10g溶于1L水中,采用冰点降低法:如采用渗透压法:cmatmVnRT50048.050000/293082.010/≈=××==π水柱对于大分子,如高分子和生物分子体系,只有在浓度极稀的情况下,才能满足理想溶液所要求的分子之间无相互作用的要求。通常做法,对下式取若干个浓度对渗透压作图,然后将浓度外推至0,求得分子量(Zimm作图法)。...)/1(/232+++=cAcAMRTcπ其中c为溶液浓度(g/ml),A2和A3分别为第二和第三维里系数,分别表示颗粒或大分子与溶剂的相互作用,颗粒和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沉降沉降1cm所需的时间Au粒子的直径,nm19a1nm68d10nm16h100nm5.分散体系的光学性质�小颗粒的散射光�利用散射测量颗粒大小和浓度�胶体的光和色Tyndall效应Reyleigh公式�Tyndall效应当一束强烈的光线射入溶胶后,在入射光的垂直方向或溶胶的侧面可以看到一发光的圆锥体(如图所示)。这种被丁铎尔(Tyndall)首先发现的现象称为"丁铎尔效应"。丁铎尔效应是光散射现象的结果。光散射是指当入射光的波长大于分散质粒子的尺寸时,在光的前进方向之外也能观察到的发光现象。反之,当入射光的波长小于分散质粒子的尺寸时,则发生光的反射。如悬浮液体系由于光的反射而呈混浊状。�小颗粒的散射光•Reyleigh公式前提条件:粒子为球形;非导体;粒子尺寸<1/15~1/20波长;粒子间无作用0221222122423224InnnncII⎟⎟⎠⎞⎜⎜⎝⎛+−==∫λυπθ式中,I:散射光强,I0:入射光强,c单位体积中的质点数,v单个粒子的体积,λ:入射光波长,n1,n2为分散介质和分散相的折射率,并假定散射波和入射波光波长相等。从Reyleigh公式可得出如下结论:,波长越短,散射越强;,但有一个范围,如果颗粒尺寸大于1/2λ,无散射;,质点越多,散射光越强;n1与n2差别越大,散射光越强;cosθ=1的时候,散射光最强。4/1λ∝I2υ∝IcI∝�利用散射测量颗粒大小和浓度在纳米材料的分析和研究中,经常遇到的纳米颗粒是指颗粒尺寸在纳米量级(1~100nm)的超细颗粒。由于这类材料的颗粒为纳米级,本身具有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因此具有许多常规材料不具备的特性,因而在催化、非线性光学、磁性材料、医药以及新材料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纳米材料的粒度大小、分布、在介质中的分散性能以及二次粒子的聚集形态对纳米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粒度分析的种类�显微镜法:光学显微镜的测量范围0.8~150um;可以直接观察颗粒的形状,以及是否团聚等。缺点:代表性差,结果重复性差,测量速度慢。�沉降法:可以测量质量分布、代表性强、仪器价格相对较低。缺点:对于小粒子的测量速度慢而且重复性差、对非球形粒子的误差大、不适合混合物料等。�光散射法:目前最为主要的测试方法。具有样品用量少、测量快速、重复性好并可在线分析等优点。根据被测体系的粒度范围,又分为激光衍射式和激光动态光散射式粒度分析方法。�电超声粒度分析法:可以直接测量高浓度分散体系,精度和分析范围宽其他:基于布朗运动的分析方法、电泳法、Fisher法、质谱法等激光粒度分析法固体材料颗粒度的划分和尺度范围在通常的材料粒度分析中,研究的粒度大小一般在100~1000nm尺寸范围。而对于纳米材料研究,研究的粒度范围主要在1~500nm,尤其是1~20nm属于最为关注的尺度范围。粒度分析中应用的光散射原理激光衍射粒度分析法激光光散射粒度分析法激光相关光谱粒度分析法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