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创新演练·大冲关(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A.十月革命B.斯大林模式C.新经济政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是用行政和军事的手段干预经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因此列宁所讲的“尝试”应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D2.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征集制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D.劳动义务制解析:余粮征集制以极低的价格强行征粮,甚至连农民必需的口粮、种子粮也予以征收,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造成政治危机。答案:A3.读下表,苏俄(联)粮食作物耕作面积和产量得到发展主要得益于()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社会主义政权建立C.苏俄彻底粉碎外来的干涉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到1921年粮食产量很低,但1923至1925年逐步提高。相对应的历史事实是苏俄这个时期实行新经济政策。答案:D4.“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应当……”以上材料是关于俄国的一项经济政策的部分内容,材料中的“……”部分,最恰当的应是()A.实行余粮征集制B.实行粮食税C.建立集体农庄D.实行义务交售制解析:从“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等关键词可知为新经济政策,选择B项。答案:B5.(·海南高考)“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A.二月革命时期B.十月革命时期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D.新经济政策时期解析:扣住关键词“国家资本主义”“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可以反映出其政策应该是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体现在固定的粮食税、自由贸易措施上。故选D项。答案:D[6.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D.进行工业化建设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维埃政府在1918~1921年国内战争期间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实施于1921年,可以排除A、B两项,而C项也是为D项服务的。联系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下,独立自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可以得出D项为正确答案。答案:D7.(·江苏高考)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解析:斯大林执政时期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等方法,牺牲农民利益,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A、B、C三项表述错误。答案:D8.“他们是竭泽而渔”(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毛泽东曾经这样谈论苏联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的教训。此处毛泽东所说的“渔”指的是()A.工业生产B.农业生产C.人民生活D.环境保护解析:为了获得工业的发展,苏联以长期牺牲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水平、环境为代价。所以正确选项应该是A。答案:A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主义是可笑的”……后来,他又说“商品交换失败了……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