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创新演练·大冲关(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斯大林模式虽然使苏联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它的弊端也很突出。揭开对斯大林模式改革序幕的是()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普京解析:随着斯大林模式弊端的不断显露,赫鲁晓夫首先进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故选A。答案:A2.赫鲁晓夫曾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一“制度”的出台说明()A.赫鲁晓夫希望调动农庄的积极性B.当时的农业生产趋于停滞C.赫鲁晓夫推动了斯大林体制的形成D.当时的农业政策脱离实际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以农业为突破口,从材料中“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可知赫鲁晓夫的目的在于提高农业发展的效率,故选择A项。答案:A3.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这主要是指赫鲁晓夫()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B.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解析:“掘墓人”是指赫鲁晓夫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守墓人”则反映了他的改革并未从根本上变革斯大林模式,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故选C。答案:C4.下图为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情况一览表。下列四个选项是有人从表格数据中得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一项是()时间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1966-19707.8%8.5%1971-19755.7%7.4%1976-19804.3%4.4%A.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国民经济逐年下降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因而取得了巨大成就C.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缓慢,最终制约了工业的发展D.与美国军备竞赛,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解析:虽然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以军事工业为主的重工业上,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缓慢,最终制约了工业的发展,与美国军备竞赛,成为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致使工业总产值不断下降,故B项表述错误。[答案:B5.(·北京高考)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苏联的改革,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意为发挥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意为坚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综合以上两者可知D正确。答案:D6.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B.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解析:从“勃列日涅夫政府……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可知其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故C项符合题意。开创了改革的先河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经济方面;D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答案:C7.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12月25日的辞职演讲中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他们的后面……”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与美国军备竞赛的拖累C.东欧剧变的影响D.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解析:斯大林模式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给苏联的持久发展带来了严重后果,虽然几经改革,但由于积重难返,改革收效不大,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大。故选A。[答案:A8.(·福建高考)《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