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神经性皮炎的中医辩证治疗VIP免费

神经性皮炎的中医辩证治疗_第1页
1/4
神经性皮炎的中医辩证治疗_第2页
2/4
神经性皮炎的中医辩证治疗_第3页
3/4
神经性皮炎的中医辩证治疗病理及发病原因神经性皮炎是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主的慢性皮肤炎症。发病与精神因素及外在剌激有关。慢性经过,不倾向湿润,易于反复发作。好发于颈侧、额部及骶尾、肘窝、腰背、两髋、外阴、肛门,腹股沟、眼睑及四肢等处,多以对称性分部。初发时先感觉局部瘙痒,由于搔抓而呈苔藓化。典型损害为多数米粒大淡红色至褐红色或皮色一致的圆形或多角形坚硬有光泽的扁平丘疹。笔者认为该病是由患者素体阳虚,卫气不固,活动或劳力后身热毛孔疏泄之时,复感湿寒之邪、瘀塞肌表腠理、闭阻毛孔。湿淤侵腐肌表、湿浸肌肤而发痒、表皮组织肥厚浸润,兼之搔抓剌激形成扁丘疹,湿瘀遏热腐肌而成粘性水液,湿热淤阻气血,不能荣润肌表而皮肤干燥,搔之微有脱屑,粘性水液渗出后易形成结痂。由于此病多伴有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而致肌表气血运行受阻表郁加重,故每遇心情烦燥则郁表阻气,瘙痒更甚。辨证分型及治疗笔者临床辨治,以患者个体之差异与兼见之证候,将本病分为三大类型:1,湿遏型:多见于夏,秋之季。局部除有成片丘疹肥厚浸润外,伴有皮损潮红糜烂和血痂,遇热瘙痒加重,以手触其皮损外有发热感,自觉阵发奇痒。情绪波动时加重,痒时心烦躁,越搔越痒,甚则有钻心感,脉:濡数;苔:薄黄或黄;多伴有夜间潮热,心烦易怒,情绪不安。神经衰弱等肝气郁结,阴血亏损等症状。治法;滋阴安神、疏肝解郁、活血化瘀、驱风除湿、清热败毒。方用:自拟湿遏皮炎汤:熟地、枸杞、丹皮、远志、葛根、公英、防风、薏仁等18味中药组成。每日一剂水煎服,七日为一疗程。外用:自拟湿遏皮炎膏;处方:狼毒、川芎、柴胡、葛根、苦参等14味中药,共研细末,用乳化剂适量配制成膏。用法:外涂患处每日三—五次。2,湿瘀型;多见于春季及秋季,以草死草活时易发作,皮损色正常或淡褐色,表面光滑,自感阵发性瘙痒,以身热出汗时痒甚。搔之不知痛楚。搔破皮损常有少量渗出性粘液及少量血混合性液体。表皮有少量屑痂。主要由搔抓形成,常在冬、夏两季较轻。脉:缓;隨情志变化而加重,多伴有脾胃虚弱纳食不香、胃脘胀满或消化不良等湿滞脾胃症状表现。治法:除湿健脾、驱风止痒、舒肝和胃。方用:自拟湿瘀皮炎汤。苍术、白术、丁香、白芥子、茯苓等18味中药组成。每日一剂水煎服,七日为一疗程。外用:自拟湿淤皮炎膏处方:狼毒、柴胡、荆芥、公英14味中药,共研细末,用乳化剂适量配制成膏。用法:外涂患处每日三—五次。3,湿寒型:多见冬、春之时,常见于反复发作日久,湿寒阻滞气血,搔抓表皮不烧,多呈青褐色的扁平丘疹,表皮组织肥后厚浸润,溶合成片状,嵴沟明显,常以夏季减轻冬季加重。阵发性剧痒,夜间尤甚。脉:濡缓或紧。舌苔薄白或白腻。多伴有体寒怕冷、身重倦怠,头闷如裹,周身微肿,情志抑郁,吐痰清稀,气短咳喘,小便清长,大便溏泻或五更泄泻等阳虚,气郁,湿寒凝滞症状表现。治法:温阳补肾、除温健脾、舒肝通络、风止痒。方用:自拟湿寒皮炎汤。干姜、小香、仙灵脾、苍术、白术、茯苓、厚朴、白癣皮、柴胡等18味中药组成。每日一剂水煎服,七日为一疗程。外用:自拟湿寒炎膏处方:苍术、硫磺、五灵脂12味药,共研细末,用乳化剂适量配制成膏。用法:外涂患处每日三—五次。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神经性皮炎的中医辩证治疗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